以“面向未来:开创中阿能源合作新时代”为主题的中阿能源合作高峰论坛8月19日-20日在宁夏银川召开,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以视频连线方式发表主题演讲。
“近年来,中阿双方都在积极推动电力行业低碳绿色发展,”杜忠明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装机比重已快速提升到25%左右,成为仅次于煤电的第二大电源类型,但从发电量来看,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仅10%,因此,未来我国电力系统转型的任务异常繁重。
杜忠明指出,中国资源禀赋与能源需求呈现逆向分布,为了实现绿色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远距离输送能力最强的电力系统,每年将3000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由西部地区送往东部负荷中心。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电力系统中,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均超过60%,新能源比重明显偏低,能源转型任务十分紧迫。”在杜忠明看来,对于电力系统转型,中阿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改善以火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实现电力系统低碳化转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均制定了积极的新能源发展目标,未来10年,各国风电、光伏规模都将实现跨越式发展,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将大幅提升。
杜忠明强调,由于新能源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征,与传统电源存在着显著差异,新能源规模化的发展,势必在各个维度重塑电力系统,同时也将带来诸多挑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保障电力供应的难度显著增加,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亟待大幅提升。
对于电力系统转型的路径,杜忠明认为,要运用系统的观念,依托技术创新,在源、网、荷三个环节全面推动电力系统的转型。
其中,在发电侧,要大幅的提升绿色电源的占比,坚持集中与分布开发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就地消纳与远距离外送并举等发展原则,努力实现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多元化的发展,推动新能源成为新的主体电源,持续优化电源结构,同时加速推动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保障能力的提升。杜忠明表示,“根据我们的研究分析判断,‘十四五’期间,中国的新能源装机占比将提升到35%左右,到2050年将达到近70%。”
在电网侧,要依托多能互补,优化完善区域电网的主网站结构,加强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和高效衔接,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稳定接入,同时开展配电网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配电网或智能微电网。
在用电侧,要推进用能产业与新能源就近结合。引导新增用能产业向新能源富集地区加快布局,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升终端用能和新能源发电的匹配程度,促进重点领域的绿电替代。
杜忠明表示,在源、网、荷三个环节推动转型的基础上,还可以推动各类储能的规模化部署,大力推广新型绿色电站的开发,积极研发绿色电力输送技术和布局相关的通道建设,推广普及绿色电力消费。在各类用电终端大力推进绿电替代,探索实施绿电制氢、绿电取暖、绿电生态等新模式,推动产业与新能源的就近融合,大幅增加绿电占终端消费的比重。
“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是实现能源转型目标的核心举措。”杜忠明建议,中阿双方围绕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加强技术交流、能力建设、技术创新、标准对接、产能合作、工程示范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双方电力系统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