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深化电力市场改革要着力提升市场对高比例新能源的适应性和包容性。”国网能源院董事长(院长)、党委书记张运洲在2021年第一批基础研究年度报告发布会上作出了如上表述。
7月31日,“2021年第一批基础研究年度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2021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1中国电源发展分析报告》《2021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2021国内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分析报告》四部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在会上正式发布。
建议三阶段谋划煤电未来:
“增容控量”“控容减量”“减容减量”
《2021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指出,2021年,经济的稳步恢复将成为我国用电增长的托底因素,预计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部分地区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紧张。
数据显示,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及国际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经济运行逐季改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逐季快速回升,年度累计用电量比上年增长3.1%,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吴姗姗表示,2021年,预计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8.15万亿千瓦时-8.3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5%-10.5%,增速较上年显著反弹。
分产业看,“三农”工作重心向推进乡村振兴的全面转移,将推进第一产业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新基建加快推进、外需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叠加上年低基数影响,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将较上年显著回升;消费需求稳步回升,县乡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叠加上年低基数因素将助推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大幅反弹;受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拉动,并考虑上年高基数因素,居民生活用电量也将实现平稳增长。
张运洲分析指出,考虑到“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力供需在高峰时段存在较大缺口,新能源有效出力偏小且不稳定,难以满足电力平衡需求,主要依靠传统煤电作为电力供应的保障电源。因此,合理利用优质存量煤电资产,是实现高峰安全保电的前提下代价较小的选择,煤电仍将在电力电量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煤电如何转型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关键问题。”国网能源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研究员杨捷表示,综合考虑,可以按照“增容控量”“控容减量”“减容减量”三个阶段来谋划煤电发展路径。
《2021中国电源发展分析报告》建议,“十四五”时期,为“增容控量”阶段,煤电装机和电量仍有一定增长空间,新增煤电主要发挥高峰电力平衡和应急保障作用。“十五五”时期为“控容减量”阶段,煤电装机进入峰值平台期,发电量和耗煤量稳步下降。2030年后进入“减容减量”阶段,远期“近零脱碳机组”逐步增加,逐步形成碳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建议鼓励新能源报量报价参与电力现货市场
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已成为世界能源的发展共识。《2021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新投产装机将连续两年突破1亿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有望超过25%。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据统计,202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1987万千瓦,占全国电源总新增装机容量一半以上,达到63%,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同比增长29%,占全国总装机容量比重达到24.3%。《2021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预测,在“双碳”目标下,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将加快成为主体电源的步伐。2030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将由2020年的24%提高至41%,发电量占比由9.5%提高至22%;2060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将达到70%,发电量占比将达到58%。
国网能源院企业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杨素在发布《国内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分析报告》时表示,目前,通过发挥地区间能源资源与负荷差异互补优势,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已成为欧盟、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普遍选择。她认为,美国得州出现电力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得州电网相对孤立,区外电力支援能力 125万千瓦,仅占最大负荷的1.7%,无法提供有效支援。
“202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和占比持续‘双升’。”据国网能源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研究员叶小宁介绍,202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72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占我国总发电量的9.5%,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2021年以来,国家相继下发风光建设方案、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整县推动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等政策文件,新能源发展提速,大量新能源将接入电网,市场化交易力度进一步加大。
张运洲建议,未来我国深化电力市场改革要着力提升市场对高比例新能源的适应性和包容性。一是适应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建立健全反映实时价格的现货市场,鼓励新能源报量报价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二是适应新能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特性,推动大电网与微电网、分布式电网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全国互联大电网平台功能,实现大范围资源互补、余缺调剂、备用共享、应急支援等保障作用,为新能源清洁利用拓展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