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贵州举办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展示了国网芯、电力北斗精准位置服务网、智慧变电站、能源大数据中心等13款数字化成果。
基于电力业务的飞速发展,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断深化时空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为电力全时空、全业务高效稳健运行提供解决方案。在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的建设中,核心关键技术和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究必不可少,“北斗”应用也为打造高弹性电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为什么需要“北斗”?
随着电网日益扩大,巡线工作量也日益加大。无人机电力巡线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北斗”在无人机的飞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有了“北斗”加持,如同给电力巡检配上了“千里眼”和“透视眼”,无论是在输电、变电、配电等各个环节的各个应用场景,都无法逃脱“北斗”的“法眼”。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位置公司北斗事业部设计中心马胜告诉记者:“为什么国网需要‘北斗’,因为‘北斗’的应用直接提升了电网的安全,同时也提升了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不仅如此,‘北斗’的应用还扩大了电网资产检测的范围,更加有助于国网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
我国电网覆盖面广,在部分偏远地区,公网信号薄弱,甚至没有信号,通信成为施工作业和用电信息采集的“绊脚石”。有了“北斗”系统,只需携带一个小小的短报文通信终端,就可随时随地将其所连接的设备采集的数据,发送到后方,满足无公网覆盖地区用户用电量、小水电火电发电量采集需求。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位置公司党委党建部主任徐蕖表示:“通过‘北斗’在电力各业务领域的应用,将实现‘北斗’智能时空服务与电网需求的深度结合,提升电网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加快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实现清洁能源发展、满足多样化用能需求、提高能源效率。”
如何推动“北斗+电力”融合?
目前,国网浙江电力已完成北斗短报文通信终端、北斗智能手环、室内定位基站、变电站地基沉降监测终端等基础设备建设,并在各地开展试点工作,为“北斗+电力”应用推广做好充足准备。
国网如何推动“北斗+电力”相融合?国网信通产业集团位置公司副总经理王佩光介绍了国网的独有经验:国网依托变电站等既有基础设施条件,建设1200座电力北斗参考站,构建电力北斗时空精准位置网与统一时频网,为各类电力业务提供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服务、高精准的时频同步服务。此外,除了基准站的建设,同时应用了大量的终端作为电网状态的监测和感知,能够大幅提升电网的健壮性、安全性。
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也需要时空基准,依托“北斗”,国网的时空基准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抓手,今后再做一些整体的时频同步,或者整体电力调度、区域电力调度等,都有助于电网转型。
“此外,‘北斗’赋予电网的时空性也有助于提升电网向数字化转型。同时积极推动北斗电力应用,建立北斗应用综合示范区,在电力业务中形成了多种‘北斗+电力’的解决方案,提升了电力业务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了‘北斗+电力’融合发展。”王佩光表示。
“北斗+电力”未来长啥样?
当前,基于“北斗”系统的电力北斗精准服务网已经基本建成。“北斗+电力”已经可以为电网业务应用提供实时厘米级、后处理毫米级精准定位服务,以及纳米级高精度授时服务,满足电网规划、基建、运检、营销、调度等业务领域对高精度位置等服务的需求。
马胜向记者表示,“北斗+电力”的时空之旅,让人们看到了能源互联网形态下,这一张高承载、高互动、高治愈、高效能的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正在不断铺展。
对于“北斗”的未来应用规划,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营销中心主任袁福生表示,除了解决电网现有难题,更要将北斗与电网生产相结合,使之真正融合在一起,成为电网的一部分。北斗的时空属性是电网数据重要属性之一,因此,要打造数字电网就需要与“北斗”相结合。
未来,要将“北斗+电力”融合发展,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技术开展综合应用,助力能源互联网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袁福生表示:“要推动北斗相关技术在电网建设的深度融合,推动‘北斗+电力’相关资源的共建共享,全面提高电力领域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实现能源电力行业的北斗规模化应用、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