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企业 » 电力企业动态 » 正文

国网天津电力:激发创新活力有一套

日期:2021-05-07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何铎 张扬 李婷

国际电力网

2021
05/07
10:0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国网天津电力 科技创新 天津电科院

4月27日,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某电杆完成带电搭火作业,成功为玉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送电。2月底,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项目通过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任主任的专家组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是国网天津电力科技创新的又一成果,也是该公司实施科技强企战略的创新实践,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在津落地提供创新动力。

用科技创新解决生产问题

“上端平台可以采用固定自动抱杆的方式。”“为了提高适应性,将上端平台做成翻板自动抱杆的方式更好。”……4月16日,在张黎明创新工作室,张黎明带领钳式多点高空作业平台研发团队与天津大学陆刚庆教授带领的团队交流技术方案。双方人员就平台动力系统、升降结构等方面深入探讨,初步确定了高空作业平台技术细节及实施计划。

高空作业是电网建设、运行及检修中常见的作业方式,目前主要采用依靠人工攀爬、利用升降平台或组装平台3种方法,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何兼顾人员安全和作业效率是摆在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去年年初,张黎明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研究现有作业方法,调研市场上各类平台的特点及应用场景,经过反复讨论、考察,最终提出钳式多点高空作业平台的想法。

“在双回垂直排列架空线路、单侧停电等运维检修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的场景下,利用高空作业绝缘平台辅助作业能降低人员作业风险。”项目研发团队成员胡益菲介绍。钳式多点高空作业平台通过搭载的智能终端设备还可以采集温度、位置等数据,为故障排查、检修方案制订和实施提供支撑,实现配网智能运检。

2020年9月以来,国网天津电力成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内首个地市公司级数字科创中心,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推出升级版“双八举措”。该公司“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功立项,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挂牌天津市电力物联网企业重点实验室,省部级、省公司级两级实验室体系基本建成。同时,该公司与政企校深化合作,在重大项目申报、成果培育、科技示范等方面形成产学研合作新典范。

畅通成果转化通道

日前,天津电科院发布的“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及工程应用”获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全球首个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目前已在天津电网220千伏高石线投入运行,提升供电能力30万千瓦,解决了天津西部电网局部潮流重载和阻塞问题。

“电网潮流就像人体血液,电力输送能力不足就如同人体出现血流不畅,影响电力系统健康运行。SSSC能够灵活改变线路等效阻抗,是疏通线路潮流拥堵的‘活血化瘀药’。”天津电科院柔性交流输电专家刘云介绍。

去年年底,武清供电公司和启联(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低压快速接入绝缘引流线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首次在系统外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该引流线夹适用于各种型号的母排,可不停电操作,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在应急事件和保电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与此同时,天津电缆公司研制的一种高压电缆金属护套环流抑制系统能够抑制接地环流的增大,避免电缆过热导致的绝缘性降低,延长电缆使用寿命。该公司将这项专利技术推向市场,尝试“底薪+提成”的专利成果转化方式,通过签订合同,许可上海三原电缆附件有限公司使用,入账专利许可使用费5万元,实现了专利成果收益。

国网天津电力打通成果转化链条,聚焦实用实效,梳理高质量科技成果清单,做好科技成果“宣传”和“推销”。该公司拓展智慧能源小镇创新成果,滨海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并启动建设;建立职工创新成果孵化基地,每年承接孵化任务上百项,2020年有8项成果实现商业转化、3项成果获得收益。

拓展人才成长空间

人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国网天津电力在科技创新中识别人才、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科技创新事业中使用人才,形成广纳贤才、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该公司在天津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副市长挂帅、院士领衔,推行“揭榜挂帅制”“项目总师制”;投运职工创新基地,启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强化高端人才培养和科研梯队建设;依托重大科技项目,探索建立“项目+人才”、科技创新“师带徒”机制,全员创新活力空前迸发。

4月26日,全国劳动模范黄旭在劳模创新工作室与创新团队成员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群众创新项目实施等开展深入研讨。自2015年工作室成立以来,黄旭带领团队成员研发了40多项创新成果,3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其中,配网不停电作业关键技术等6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这些发明成果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6900万元。

以培养像黄旭一样来自基层单位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国网天津电力近年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通过实施高端人才引领工程、电力工匠塑造工程、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三大工程”,打造首席专家、杰出专家、优秀专家三级梯队,培育一批“大工匠”,追踪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该公司与天津大学联合开展在职工程博士培养,聚焦能源互联网重点领域,通过“学研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创新能力强、科研能力突出的专家型人才,推动创新由“个体先进”向“群体先进”、由“局部创新”向“全面创新”升级。

目前,国网天津电力共建成6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全部由劳模、工匠领衔,覆盖全部基层单位、全部专业。该公司2020年共开展创新项目239项,为公司战略目标落地提供支撑。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