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六大政府职能部门及国网山东电力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第二轮30万千瓦及以下燃煤机组关停督查工作的通知》。第二轮核查围绕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非所在地区唯一、不可替代民生热源燃煤机组及配套锅炉。
2019年七月,山东省能源局公布了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作为所在地唯一、不可替代民生热源的燃煤机组名单。名单包含694台机组,是不可替代煤机,一时激起很多风浪。2020年,山东已经启动了一轮核查。随着国家煤炭减煤的政策逐步深化,二轮核查也就不可避免了。
还是先数据说话。数据来源,是山东省能源局2019年公布的名单。
先按照各个地区的机组容量,进行排序。滨州市成了保留机组容量最多的地区。
从下图可以看出来,煤炭压减的重点区域,仍是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强市。
再按照各个地区的机组台数量,进行排序。滨州市仍然是保留机组台数最多的地区。
从保留的机组台数看,青岛的保留机组虽然容量不大,仅有80.35万千瓦,但台数非常多,这也说明山东的一个矛盾——供热需求和供电的矛盾。大机组供热覆盖不到的地方,仍需要小的热电机组满足供热需要。其实,整个北方地区,都有这个矛盾。
再按照各个地区的保留机组平均容量,进行排序。山东区域平均保留容量为3.4万千瓦,济宁、烟台、滨州、枣庄四个市的机组平均容量超过山东区域平均水平。
再按照机组容量进行统计可以看出,机组容量多处在0.6万千瓦至2.5万千瓦之间。这个容量标准的机组,如果热负荷匹配,能够背压运行,其运行的煤耗反而不一定高。
保留的机组,共38种容量,从最小的0.15万千瓦的机组,到最大的22.5万千瓦的机组。这些机组容量不一,很多都是翻遍国家标准和教科书都找不到的型号。这就是山东煤电发展的一部历史,也是勤劳的山东人民,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而奋斗的历史。
这高达近700台机组,为山东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动力。为了这些机组的建设,多少人洒下了汗水和泪水。作为一名参加过电源建设的电力老兵,永远也忘不掉,那些为了发展而洒下的汗水和泪水。虽然好多的人,可能已经淡忘了这段历史。
冰冷的统计数字背后,还有一个隐藏的问题。以一台机组平均100名运维、管理人员计算,694台机组的运行,至少为山东创造了七万个工作岗位,支付的工资,是七万个家庭生活的来源。
过去的历史无论多么辉煌,都将从历史中谢幕。山东的矿产和地理条件、各种电源的发电成本,决定了原来以煤为主的选择。时至今日,新能源的电价已经可以低于煤机,舞台的中心自然要让渡给他们了。
山东的碳达峰工作,或许还要从压减这些小机组的电量上着手。要破解山东煤机遍地的困难,仍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
1. 供热需求和煤机替代的矛盾。化工、造纸、食品行业,很多流程都需要用热。这些工业用热需求累积起来,还是很大的。如果只考虑关煤机,那么这些企业的用热需求,只能通过燃气或者电加热工艺替代。目前看,成本仍然较高,需要逐步的替代。北方民用供热,是保障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质的需求,如果没有煤机,则供热的成本将大幅度增加。
2. 资源浪费的问题。很多煤机,是仍处在当打之年的年轻机组。一关了之,煤也确实减下来了,可机组的建造成本,如何回收?中国尚不富裕,容不得浪费。这些煤机,也是中国人的汗水和劳动的凝结。是否能够转型为固废焚烧、垃圾焚烧电厂,减煤且改善城市环境,似乎也可以考虑。
3. 产业升级后人员安置问题。产业升级转型,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处置,更要考虑产业转型后,人员的安置。毕竟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