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水力发电 » 正文

“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进,近10年水力发电增长80%

日期:2021-04-15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春蕊

国际电力网

2021
04/15
15:4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碳排放 水力发电 碳中和 碳达峰

2020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不仅彰显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大国担当,更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那么,目前我国的碳排放量是处于怎样的水平?

我国近八成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煤炭

自2005年以来,我国是全球碳排放总量最高的国家。从全球来看,2005年之前,中国碳排放总量并不高。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以后中国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高,为全球最高。2019年我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达到了98.26 亿吨。

中国人均碳排放不高,单位GDP碳排放仍然较高。从人均碳排放来看,2011年之前,中国人均碳排放明显低于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单位GDP碳排放量虽然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仍高于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国。

中国煤炭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能源来源,占比近80%。2018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来源中,绝大部分为化石能源,其中煤炭占79.89%,石油占14.32%;天然气和其他能源仅占5.45%和0.35%。而美国、欧洲和日本使用煤炭比例为25.81%、30.62%和39.91%。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工业碳排放较大。2018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产业来源中,主要集中于发电供热和工业,占比分别为46.80%和25.49%,其他产业占比不足30%;与其他国家相比,发电供热和交通则是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主要二氧化碳排放产业。

近五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上升3.2%,近十年水力发电总量提高了80.28%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碳中和”时间更短,任务更重。目前,美国、欧盟和日本都已经经历了“碳达峰”。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它们为达到2050年“碳中和”目标,只需按照以往的减排速度即可,而我国实现“碳中和”需要更快的减排速度。

应对使用煤炭、化石能源比重过高的问题,中国制定了更加绝对化的碳减排目标,预计到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 亿千瓦以上,到2050 年非化石能源电力要占总电力的90%。

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电力占总电力比重不断增大, 2019年水力发电总量比2010年增长了80.28%。

在能源消费方面,近几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明显增大,从2015年的12.1%提高到2019年的15.3%,煤炭能源从2015年的63.7%下降到2019年的57.7%。

在能源生产方面,2018年煤炭生产总量已经明显下滑,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总量大幅提高,尤其是风能,2018年生产总量较2015年提高了63.63%。

工业耗能逐渐降低,预计2050年电气化率可达52%

从需求侧终端的能源消费走势来看,2015年后中国各领域的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其中,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也是我国能源消耗较大部门。国家电网预计终端能源需求总量在2025年前保持1.2%-2.5%低速增长率,2030年后进入峰值平台期。

对于这些行业使用化石能源情况,2018年这些领域共消耗煤炭6.35亿吨,国家电网预计2025年达到38亿吨标准煤,2030年达到消费峰值,峰值水平为39亿吨标准煤,2035年前后进入负增长阶段。

以上数据来源:IEA国际能源署

工业领域,2017年电气化率仅为27%,通过钢铁行业从高炉转向电炉,水泥生产逐渐使用氢能和生物质能源等替代燃料,预计2050年工业电气化率可达到52%。交通领域,虽然是目前电气化水平最低的部门,但在电动汽车产业等绿色电力交通快速发展下,交通电气化潜力将逐步释放,预计交通电气化2025年达到5%,2035年提高到13%,2050年将达到35%。

数据来源:国家电网

地方“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进

自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各地方也纷纷把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关政策举措纳入到地方的十四五规划之中。

其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是地方未来目标的重点内容,并提出具体的“碳达峰”时间。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