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中国华能集团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在发言中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并对近年来中国电力低碳转型取得的显著成效做了总结。
他说,新型电力系统有四方面基本特征。
第一,广泛互联。“要形成更加坚强的互联互通网络平台,发挥大电网优势,获取季节差互补、风广水火互调和跨地区、跨领域补偿调节等效益,实现各类发电资源充分共享和互为备用。”
第二,智能互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力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智慧化、互动化,改变传统能源电力的配置方式,由部分感知、单向控制、计划为主转变为高度感知、双向互动、智能高效。”
第三,灵活柔性。新能源要能够主动平抑处理波动,成为电网友好型电源,要具备可调可控能力,提升主动支撑性能。电网要充分具备调峰调频能力,实现灵活柔性性质,增强抗扰动能力,保障多能互补,更好适应新能源发展需要。
第四,安全可控。以实现交流与直流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建设新一代调控系统,筑牢安全三道防线,有效防范系统故障和大面积停电风险。
舒印彪指出,清洁低碳转型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科技企业界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共享合作成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实现产学研协同,加快突破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基础前瞻领域重点攻关高效率、高安全的大容量储能,氢能及燃料电池,高效光伏发电材料、新型绝缘材料、超导材料等技术。在工程应用领域要攻克CCUS高效率、低成本的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海上风电、虚拟电厂、主动需求响应等电力系统技术。
舒印彪提出,再电气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实施再电气化,就是在能源生产侧实现“清洁替代”,在能源消费侧实现“电能替代”,以电为中心、电力系统为平台,清洁化、电气化、数字化、标准化为方向,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他指出,按照双碳目标,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的结构形态将发生变化,从高碳电力系统,变为深度低碳或零碳电力系统;从以机械电磁系统为主,变为以电力电子器件为主;从确定性可控连续电源,变为不确定性随机波动电源;从高转动惯量系统,变为弱转动惯量系统。
舒印彪强调,清洁低碳转型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科技界、企业界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基础前瞻领域,应重点攻关高效率高安全大容量储能、氢能及燃料电池、高效率光伏发电材料、新型绝缘材料、超导材料、宽禁带电力电子器件等技术;在工程应用领域,重点攻关CCUS、高效率低成本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海上风电、虚拟电厂、源网荷储协调运行、主动需求响应、综合能源系统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