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国际电力要闻 » 正文

美国得州停电事故:360天低电价享福VS5天黑灯受罪

日期:2021-02-23    来源:财新网  作者:张树伟

国际电力网

2021
02/23
08:3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电力工程学 电力系统 得州电力市场

美国得州的停电事故,从2月15日开始发酵,其直接的技术性原因正逐渐清晰。2021年2月10日以来,美国多地出现暴风雪,处于温带/亚热带气候区的得克萨斯州温度一度低到几十年未见的零下10度,甚至更低。电力需求因为采暖等需求攀升。糟糕的是,能源基础设施,特别是天然气管道受冻无法正常运转,导致系统发电资源(天然气、核电、风电)出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需求。这些情况,读者都可以从该州电力系统运营商ERCOT网页实时了解到。

ERCOT最近的容量备用预计是15.5%,这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低,但极端小概率事件发生了。一个典型的电力工程学问题是:给定需求与供给侧的诸多程度不同的不确定性,应该在各个时间尺度(小时/天/季度/物理备用)上安排多大的冗余(供给减去最大需求),才能实现一个“理想”的电力保障程度(比如年停电5小时以内)。这个“理想”,显然是个成本与保障程度的权衡,不可能堆上无限的资源保障“万无一失”,也不能一点余量没有运行中动辄“切负荷”。15.5%的备用率,从历史经验看,的确可以应付大部分的不确定程度。因此,从整体上讲,这一停电倒没有可归因于人与工程规则的“不正常”,属于“天灾”,特别是被冻住的管道与机组——百年一遇。事后诸葛亮(hindsight)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事前没有可能。这是整体理性。

但是,必须看到,停电的电力工程学之外的讨论正变得日益复杂。限电人群遭罪、得州的极化党争、甚至参议员躲避低温跑去墨西哥坎昆(度假胜地)都撩拨着人们的神经,刺激着各种复杂的情感。各种群体开始关注、评论甚至“消费”这场危机,从不同的角度。比如国际能源署(IEA)称人类面临日益不稳定的气候系统下基础设施的弹性与安全保障;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对共和党人直接开骂——骗子、人渣,等等。

虽然这些都有合理的成分,但比较来看,得州电力市场中的各种规则安排,发电机组“最自由”,其批发电价水平也是世界上最低之一。相比其他的竞争性电力市场,这个市场中没有容量市场(指某些发电机组在不确定的电力市场中获得的稳定收入,以保证电力系统在高峰负荷时有足够的发电容量冗余)不强制参与日前交易,允许虚拟交易(Virtue Trading,不发电也能参与买卖)。可以讲,电源的自由度是非常大的。正常情况下,这意味着激烈的竞争、便宜的电力以及对市场机制安排的充分信心。

得州是美国相对富足而自给自足的州,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家庭收入中位数也超过6万美元。市场批发电力价格,2019年只有3.8美分/度,2020年更是低到了2.2美分/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低的电价之一。相应的,得州一个典型家庭,年用电量超过1万度。即使不考虑低电价带来的低廉消费品价格,其年度电力消费支出在1500美元左右。从消费者负担的角度,中位数家庭,每1万度电占其家庭收入的2.5%,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低之一。应该讲,在一年365年的360天,德州人民都是幸福的,就用电的畅快而言。但是无疑,2月份的这5天是难熬的。

得州“坚决”不与其他州联网,有代价但是也有好处。理论上,互联可以使整体变得更好(蛋糕更大),但是,无疑互联会产生明显的赢家与输家。比如中国电价比日本低。如果互联,那么中国的电价就会抬高,而日本电价就会有效下降,总体蛋糕更大了但是我们能够分到的“块”其实更小了。

互联了,自然就会受各种互动影响与传染,不能保持独立性,还抬高自身的电价。这是得州不与其他州联网的理性所在。

一句话,不互联还是为了保证自由。至于代价是否过大,那取决于何种价值观。但是,不能光说“吃肉”或者“挨打”的一面。

这关系到一个哲学与心理学问题——人们更在于经历还是感受?因为这5天的难熬,得州人民的福利水平(Well-being)与幸福感(happiness)是否大幅下降?幸福感下降几乎是肯定的,因为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对于过去经历的事情,往往会压缩其时间维度,因此,更重要的不是持续时间,而是强度以及最终结果如何。尽管客观上,其福利水平并没有下降太多,给定5天只是一年时间份额的百分之一多一点。

相比较,中国电价是高昂的。作为一个对比,中国最富裕的北京市居民,人均收入中位数是7000元/月。一个家庭按照两个工作人口,消费1万度电的负担占家庭收入的3%。如果是一般的城市,由于收入水平低得多,负担当然也更重。一个得克萨斯的年轻单身汉,一个月可能花50美元的电费(300度电),同时可能也会消费50美元的电信费(无限流量)。换成一个北京的单身汉,可能其电信话费直接可以换个货币符号——50元人民币(无限流量),而其电费无疑将比直接换个货币符号要贵上1-2倍了。

电价高昂的基本原因,也在于系统中的“自由”——这一稀缺资源的分配极其不平等。在中国,电网调度具有无限的自由,仍旧是整个系统的指挥官。而发电机组几乎没有任何自由,它们在一年之内的发电量往往都不能自己决定,更不要说能够发多少电,挣多少钱了。同样,这种自由的过度不平等,也是中国电力系统可靠性的重大隐患。湖南、江西为了更多的备用率,牺牲广大发电机组发电挣钱的机会,非市场调度方式“停电”,给后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来看,由于调度在电网之内,电源企业与电网之间的矛盾激化。如果没有坚定的改革,系统安全性状况同样堪忧。

警惕脱离语境的发展可再生能源还是煤电的论战。概念化、符号化的讨论,将需要满足多种约束的电源发展问题简化为可再生能源VS煤电的论战。1千瓦煤电还是1亿千瓦的煤电,其结论可能一样吗?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方式问题,煤电更加存在方式问题,而不是到底发展哪个的问题。中国现在的突出问题是:煤电极端过剩还在继续上马,可再生能源不做“统一”市场安排,而搞“僵直特权”外送,损害发电企业与受电地区电厂利益。

中国电力系统如果不推进改革,那真的可能遭遇“黑天鹅”。中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从2015年3月发端,现已走到第六个年头。6年来,我们时刻面临着垄断定位逻辑与经济竞争逻辑的碰撞。截至目前,前者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改革进展相对有限——这并不奇怪。必须在顶层设计中明确的是:电力部门作为一个“内循环”的部门,不需要中国特色,而必须坚持国际标准与方法论,将经济效率、而不是绝对控制权(你不控制,它也跑不了)放到第一位。电力部门是一个经济部门,需要变得经济化,在其他部门(比如IT、电信)跟国际纷纷脱钩的背景下,电力系统要逐步与世界“挂钩”——而现状是脱钩的。

电力系统是人造系统,不是复杂的不可控的人类系统——既不存在黑天鹅,也不存在灰犀牛。

灰犀牛、黑天鹅之类说法甚嚣尘上,已偏离其基本含义。一方面,这是其作者都没有想到的。黑天鹅作者的描述是那些不可预见的、却又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因此,没有什么“应对黑天鹅”一说,没法应对。另一方面,在历史上,黑天鹅作为一个物种,澳大利亚地区早已存在,根本不是“概率事件”,而只是知识的缺乏。作者的“黑天鹅”描述本身,也是事后诸葛亮的认知谬误。如果2020年疫情没有蔓延这么大,而是像其他一些疫情(禽流感等)在短时间内就有效消灭了,那么你还会认为它是黑天鹅事件吗?“事件本身是什么”都是一个需要扩张边界的问题——正如社会学家邓肯·瓦茨(Duncan Watts)所说“The more you want to explain about a black swan event like the storming of the Bastille, the broader you have to draw the boundaries around what you consider to be the event itself”。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