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试点无一按期完成!电力现货市场在“十三五”期间交出的这张答卷显然无法令人满意。相比于快速推进的输配电价改革、有序落地的交易机构,久久难入正轨的现货市场,已经成为新一轮电改的明显短板。
在电改的圈子里,“无现货不市场”是公认的金句,足见现货市场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作为电改“还原电力商品属性、真实反映电力成本”的关键一环,现货市场能否立得起、用得好,一直被认为是电改成败的标志。现货市场改革的一举一动,遂成为电力行业关注的焦点。从第一个试点开启,到第一次试运行,再到第一次曝出改革遇阻,电力现货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在行业刮起一阵舆论风暴。
客观来讲,现货市场8大试点如今均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且试运行的时间较去年大幅增长,取得了较好的试点效果。这也是2002年电力行业正式开启市场化改革以来,改革走得最远的一次。这一“从无到有”的成绩是各方多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可圈可点。
然而,未能完成电力“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全面启动”的既定目标,也暴露出现货市场改革存在重大问题,尤其是8大试点无一跑完全流程,更是给整个电力市场化改革泼了一盆凉水、蒙了一层阴影。
拦停现货改革的因素有很多,“价格双轨制”无疑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这也比较容易理解,因为现货市场改革的目的就是实现价格的市场化,“价格双轨制”却让市场化的价格和人为划定的价格并存。这种触及改革根本出发点的矛盾,在没有雷霆般的决心和行动前是无法调和的。
回顾我国多个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历程,“价格双轨制”曾多次出现。例如,同样是在能源领域,煤炭行业长期采用“价格双轨制”——一部分煤炭由国家主管部门划定价格,其余煤炭随行就市,以市场化的方式定价。最终,这一既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也不利于行业高效发展的陈旧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当下的电力行业正处于同样的改革困境,能否减轻、化解价格双轨制的冲击,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成效。
不破不立。改革就是要直面旧规则中不能与时俱进之处,并找到问题的症结加以解决。如果发现问题根源了,却不敢、不能迎难而上,反倒避重就轻、畏手畏脚,伤害的只会是市场参与者的切身利益和改革推动者的公信力,错失的则将是能源转型稍纵即逝的“窗口期”。
现货是电力市场的“点睛之笔”。没有“现货”,所谓的“电力市场”也只是一具空壳,现货市场改革必须尽快破局。诚然,电力体制改革绝非易事,既有计划模式下不注重效率、不公开透明的痼疾,也有各方利益之间的平衡与角力。但横向比较已经完成市场化改革的兄弟行业,不难发现,每个行业的市场化之路都不平坦、不轻松,遇到的困难阻力只多不少。所以,我们应该对现货市场和电改的未来充满信心。
不找借口找出路。如今,电力现货市场试点遇到了巨大阻力,恰恰也说明改革触碰到了关键矛盾,到了踢出“临门一脚”的时候。改革设计者和市场参与者更应坚定改革决心,牢牢抓住改革机遇期,临难不避,坚决打赢这场左右新一轮电改成败全局的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