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柔直工程创造12项世界第一”“专利累计拥有量连续10年排名央企第一”“获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翻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年科技创新工作成绩单,这些成绩是一年来公司创新跨越的精彩注解。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为己任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重大核心技术、科研机制改革、推进协同创新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让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在科技强国发展大局中塑造更具活力、更多可能的未来。
攻坚核心关键技术
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导体的衣服,又贵又难买。”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电工新材料所主任开发工程师李文鹏这样形容高压交直流电缆的绝缘材料。
“尽管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电缆制造国,但核心材料技术却一直受制于人。高压交直流电缆的绝缘材料全部依赖欧美进口。”李文鹏说,“这是我国电工装备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除了攻克,别无选择。”
今年5月,公司研制的首根国产绝缘材料高压直流电缆完成型式试验。“电缆在长时间承受高电压和高负荷之后,还需要再承受住各种冲击操作,试验才算成功。”李文鹏说,这是坚持自主创新,“十年磨一剑”的重大技术成果,补齐了我国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领域的技术短板。
年初以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公司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特高压输电、大电网安全、新能源并网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特高压直流干式套管研制取得突破;张北柔直工程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均为国际首创,创造12项世界第一;成功研制高压直流电缆系统及绝缘材料,我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直流电缆材料制备、系统设计、制造与试验等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越过高峰,标准化工作也在快速推进,引领性、战略性作用愈发凸显。
公司将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知识产权和标准化相结合,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主导立项国际标准9项,出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5项;主导发起成立IEC电力网络管理分技术委员会(SC 8C)并代表中国承担秘书处工作;98项国家标准、152项行业标准获批发布,技术标准支撑能力持续提高。
11月11日,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颁发,公司“变电站带电水冲洗机器人系统及方法”荣获金奖。
今年,公司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银奖3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1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1项;累计拥有专利超过9万项,专利累计拥有量连续10年排名央企第一。
一项项创新成果聚沙成塔,一个个专利标准点滴成河,汇聚起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推动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积聚能量。
推进科研机制改革
迸发创新创造活力
36岁的胡成博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和科研领域的专家大拿“同台竞技”。
机会来自“揭榜挂帅制”——把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豪杰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
作为“传感器低功耗安全连接”方向的“主帅”,江苏电力科学研究院输变电技术中心副主任胡成博说:“过去大家‘兼职搞科研’,是游离于行政体系之外的‘临时班子’,项目负责人没有太多自主权。现在有了更多创造自由和更市场化的项目运作方式,为多出快出成果提供了更多可能。”
创新驱动发展,最紧迫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今年,公司大力推进科研单位“去行政化”和科研管理模式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科研单位在选人用人、科研立项、项目验收、经费调剂、薪酬分配、奖励激励等方面更大自主权——领导职务通道、专家人才通道、职员职级通道三条通道并行互通,科研和行政既各行其道、又相互贯通;19家单位实施分红激励,鼓励科研人才竞相成长、各展其能。
中国电科院实施“科改示范行动”,项目分红由项目负责人根据贡献度确定,降低行政干预。同时,项目立项、预算调整及验收等流程大幅简化,为研发人员“松绑解压”。
破除僵化体系,释放创新潜能,更多活力在基层燃烧。国网浙江电力推出全新数据产品“灾害数据指南针”,直观展示自然灾害发生区域内的客户用电数据指标,提升抢修效率;国网四川电力开展线路火灾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创新发明“防着火新型高压防弧式跌落熔断器”,消除设备间隙火灾隐患,降低山火发生概率;国网青海电力孵化培育的“分布式电源与微网新能源电源侧数据一体化采集装置研发与应用”项目,可实时监测新能源电站运行状态,提高电站发电效益……
藩篱没了、体系活了,新动能和新活力迸发涌流,竞相创新创造的氛围愈发浓厚。公司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第三方评估中位列企业类第一名,累计成立创新工作室超过4600个,双创线上平台汇聚内外部创客超过两万人、项目超过1万个,厚植了基层创新创造沃土。
技术创新,重点在成果推广应用。公司创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大成果推广应用力度,直属科研单位年度科技成果转化收入达6.5亿元;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支持职工创新成果推广应用超过200项,累计交易额突破7亿元,让更多新技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加快科技人才培养
汇聚创新发展合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今年,公司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培养“三大工程”,为高端人才搭台、为电力工匠铺路、为青年人才架梯,形成了以院士专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各级各类科技人才为骨干的人才梯队,建设了一支规模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队伍,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科技创新驱动。公司开展首届年度科技人物评选,让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营造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
目前,公司拥有国家级专家人才365名,包括两院院士7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8名。
打通内部堵点、汇聚创新合力,这一年,从促进科研单位、产业单位、省级电力公司合作,到打破各部门、单位、专业壁垒,公司在“进”“破”间发力,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充分活跃,不断增强科技创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
强化柔性协同,促进人才链、创新链、技术链、价值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南瑞集团让科研和产业建立“亲密关系”,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强化产业反哺科研,实现年均研发投入比5%以上。
10月24日,中央企业区块链合作创新平台正式成立。公司联合20家中央企业,以突破区块链核心技术、培育区块链产业新业态等为重点,创新区块链产业发展模式,助力我国争夺区块链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拒绝闭门造车、单打独斗,公司全面完善创新体系部署,大力推进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和联合创新,不断拓展科技创新“朋友圈”。由40多位院士组成的科技咨询委员会和与高校建立的联合研究机构持续发挥作用。公司汇聚国内科研、设计、制造和建设力量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研发集群和产业链条有力带动电网及电工装备相关学科发展和产业制造能力升级。
眼下,“参北斗”的不只天上的星星,还有地上的电网;享受5G“加速度”的不只手机,还有巡线的无人机。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国家电网公司协同创新、融合创新节奏加快、鼓点密集,吸纳更多技术力量、资源要素开疆辟土,共同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更多新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