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3日以来,北京地区低温寒冷持续,电网负荷增长明显,截至12月14日20时16分,北京电网最大负荷达到2133.3万千瓦,突破冬季历史最大负荷2127.8万千瓦,创冬季负荷新高;12月15日20时23分,北京电网用电负荷达2156.4万千瓦,刷新前一日2133.3万千瓦峰值,再创冬季历史新高。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启动冬季大负荷预警Ⅲ级应急响应。在全市各区域安排部署抢修队伍258支,抢修人员2500余人,抢修车辆650余辆,发电车125台套,确保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满足应急供电需求。大负荷期间,目北京电网运行安全平稳,电力供应有序。
今年度冬期间,北京地区供暖保障客户数量大幅增加,山区“煤改电”抢修难度进一步加大。不仅“煤改电”客户较去年有所增加达到130万户,“煤改气”、小区壁挂炉居民、供热站等供暖用户也纳入到重点供电保障范围。此外,随着山区“煤改电”改造不断增加,受地理环境制约,一旦因恶劣天气影响造成停电,开展供电抢修的难度也进一步增大。一方面供电保障难度和压力持续加大,另一方面广大居民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为保障居民百姓温暖过冬,国网北京电力积极落实各项供电保障措施,大力推进无人机自主巡检等新技术、新装备运用,持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加强“煤改电”等供暖客户保障力度,全力确保首都电网平稳运行和广大市民可靠供电。
今冬电网负荷增长明显
据国网北京电力调控中心预测,2020年冬季北京地区最大负荷预计将达到2300万千瓦,同比增长约8.3%,其中采暖负荷预计占比可高达44.8%。
12月15日最低气温为-10.6℃,较前一日降低0.3℃,创入冬以来新低。取暖负荷大幅增加,负荷高峰时段采暖负荷占比约为41.11%。气温进一步降低是用电负荷连续突破冬季历史极值的直接原因。全市多地区电网负荷进一步增长,15日,大兴和平谷地区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通州、房山、怀柔、密云、顺义和延庆地区用电负荷再次刷新历史记录,朝阳和亦庄地区用电负荷再次突破冬季历史极值。预计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北京电网用电负荷仍将高位运行。
为保障冬季北京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国网北京电力进一步加强电网运行管控,制定了400余项电网运行方式调整措施,编制应急预案2026项,密切跟踪气温变化趋势,动态开展电网负荷分析工作。
国网北京电力针对407座重点站、1691条带有“煤改电”和2737条带有市政、分户供暖的其他配电线路,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和评估,落实差异化措施确保度冬站线安全运行。利用超声波、红外成像等手段对供暖保障设备开展排查治理,做好设备运行监视,确保供暖设备运行可靠;梳理2020年度冬热点地区,提高热点线路、台区巡视频次,通过台区智能终端对重点台区运行状态进行24小时监测;应用智能化供电服务指挥系统与配网运检APP,开展度冬运维保障工作,实现业务穿透管理,现场人员、质量双管控。
为应对持续攀升的电网负荷,国网北京电力及时启动冬季大负荷预警级应急响应。调控中心密切跟踪负荷走势,加强重载设备运行监视,做好电网方式调整;加强重点变电设备、输电线路、供暖客户外电源设备的巡视看护,加密巡视和测温次数;加强与重要客户、供暖客户的沟通联系,做好供电保障和应急抢修工作。
采用新技术、新装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在房山窦店输电线路旁,随着北京房山供电公司“飞手”进行“一键起飞”操作,无人机按照规划航线对线路等进行精细化自主巡检,将采集到的高清图片及视频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
今年,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积极引进和运用无人机自主巡检、直流融冰车等先进装备和技术,强化落实各项度冬保障措施。
加大自主巡检无人机推广力度。
今年,国网北京电力大力推进无人机自主巡检技术运用,据国网北京电力设备部专工赵留学介绍,他们正在加快对全部输电线路进行激光点云数据采集、航线规划等工作,年底前将完成约70%线路的点云建模工作,为明年北京地区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奠定坚实基础。
与传统人工巡检方式相比,运用无人机自主开展线路巡检迅速快捷、工作效率高、不受地域环境影响。巡视1千米的输电线路通道,人工巡检需花费约40分钟的时间,利用无人机巡视只需要10分钟,可大大提升巡视效率。无人机可根据预先规划好的航线对输电线路、杆塔等开展全方位巡检工作,将定点悬停拍摄的高清图片、视频实时传回管理后台。在崎岖难行的山区,无人机巡检的优势更加明显,能够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为此,国网北京电力着重加大山区无人机投入应用力度。
“以前我们的运维巡视人员都是在地面对输电线路进行远距离测温,现在无人机可以贴近线路开展更为精准的测温工作,巡视质量更高。通过精细化巡检也更易发现风筝线等异物搭挂情况,最大程度降低线路风险隐患。”赵留学说。
积极构建数字化全息立体林区防火体系。
冬季气候干燥,是火灾事故高发多发季节。为做好输配电线路森林火灾防控,国网北京电力在山区积极推广应用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包括机器人绝缘喷涂、绝缘横担等在内新技术、新材料,对14条林区重点架空线路开展防火改造。与此同时,通过综合应用无人机、双色谱热成像云台、输电智能视频终端等手段,积极建立立体化的火情火险监测网络。
为精准定位林区线路故障,国网北京电力持续强化林区配电自动化建设应用。同时,通过安装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反应更快的磁控柱上断路器,利用开关分闸时间小于10毫秒的优势,构建10千伏架空线路全线5级级差保护,以实现故障段快速切除,减少故障停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
国网北京电力设备部配网处处长王志勇介绍:“今年,我们不断升级智能化供电服务指挥系统,创新开发了“短时接地巡检”功能模块,当出现配网设备故障时,变“发生故障后被动抢修”为“感知异常后主动消缺”,实现对配网线路主动精准运维。”
加强输电线路防覆冰准备工作。
国网北京电力各单位提前完成全部防覆冰摄像头、光纤测覆冰、拉力传感等在线监测装置和直流融冰车的调试维护工作,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度冬期间值班人员进一步加强对精准预报预警系统、分布式光纤覆冰监测、覆冰视频监视等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数据信息收集。
国网北京电力17处观冰站点、12处临时观冰哨装备全部配置到位并完成相关人员培训。移动式车载直流融冰车、除冰工器具等也已经布置到输电线路易覆冰重点区域。一旦发现线路、铁塔等存在严重覆冰情况,该公司应急队伍将及时开展除融冰工作,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度冬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今年,国网北京电力重新修订了《度冬应急预案》《冬季供暖客户停电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和工作流程。为加强供暖客户电力保障,将保障供暖客户范围增加为“煤改电”客户、“煤改气”客户、小区壁挂炉居民客户、市政集中供热站(含燃气供热)、用户自供热站(含燃气供热)、市政热力加压泵站等六类客户。
针对冬季恶劣天气、供暖客户停电、输电设备覆冰等常见突发事件,国网北京电力积极开展迎峰度冬应急演练。通过演练磨合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流程,检验各级人员对应急预案、应急装备的熟练掌握程度,进一步提升应对度冬期间电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与此同时,国网北京电力还组织开展了应急救援技能提升培训,全面提升整体应急救援能力。
自11月9日起,国网北京电力启动了迎峰度冬值守模式,两级应急指挥中心24小时开启。同时,该公司在全市各区域安排部署抢修队伍258支,抢修人员2500余人,抢修车辆650余辆,发电车125台套。在恶劣天气到来前,能够依据精准气象预报预警系统信息和重要设备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对抢修队伍和应急物资、装备等进行优化部署和合理调配,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满足应急供电需求。
针对短时无法恢复供电的整村、支线或整线停电突发情况,国网北京电力提前制定了“0.4千伏发电车+升压车”应急供电方案。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将0.4千伏发电车电源经升压车将电压升至10千伏,一次性带出停电线路负荷,将停电影响尽量降到最低。
全力保障“煤改电”客户温暖度冬
截止到今冬采暖季,北京地区“煤改电”客户已达130万户。为保障“煤改电”客户安全可靠供电,国网北京电力逐条线路、逐个村庄、逐个台区分别编制“煤改电”供电保障“一线一案”、“一村一案”,加强对“煤改电”线路、台区负荷的监测,提升供电可靠性。
为确保抢修人员能够及时到达现场处理突发事件,国网北京电力根据“煤改电”线路情况优化安排抢修布点,尤其优化加强山区“煤改电”抢修布点,依托供电服务指挥平台对供电抢修和应急服务进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该公司在所有“煤改电”村设立服务站,实现社区经理全覆盖。社区客户经理服务电话24小时开通,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与此同时,与采暖设备厂商建立维修网点热线联系机制,确保为“煤改电”用户提供更高效的“组团式”协同保障服务。
此外,国网北京电力与集中供暖重要客户建立了便捷高效的沟通联络机制,主动为其提供安全用电技术支持。该公司还加强对带有集中供暖的换热站(或换热间)的居民小区、学校、医院、养老院以及自采暖居民小区的外电源线路的隐患排查工作,加强供电保障。
度冬期间,国网北京电力提供多种渠道的便捷购电服务,全市147个营业网点和14984个代售电网点方便居民购电。此外,还开通了多种便捷购电渠道和应急送电服务,市民可以选择“网上国网”APP、“电e宝”APP、电费充值卡、微信、支付宝、自动缴费终端等多种渠道进行购电。若市民家中因未及时购电导致停电,可通过拨打24小时供电服务热线95598或“网上国网”APP申请应急送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