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电力观察 » 正文

多省市限电与禁止澳煤无关

日期:2020-12-18    来源:世界你好公众号

国际电力网

2020
12/18
17:0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限电 煤炭进口 装机容量

这两天,全国有包括湖南、浙江等地多个省市拉闸限电,义乌晚上路灯都不亮了,因此还上了热搜。对此,有人说这是中国禁止了澳大利亚煤炭进口的原因,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可以肯定,这跟中国禁止澳大利亚煤炭进口关系不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原煤产量38.5亿吨,2019年煤炭进口量完成29967万吨。也就是说我国大部分煤炭都是自己生产,进口煤炭仅仅占我国原煤产量的不到8%。

再根据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联邦工业部的数据,2019年,澳大利亚煤炭出口总共为3.96亿吨。也就是说,哪怕把2019年澳大利亚所有出口的煤炭全卖到中国来,也才11%多一点。何况中国还是不是澳大利亚煤炭的最大进口国,澳煤的最大进口国是日本。

此外,中国进口煤炭最大的国家是印尼,占中国煤炭进口量的49%。中国现在跟印尼的关系可是好好的,还给他们出口了一批新冠疫苗。所以,说中国限电是因为禁止澳煤的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电力充足,电量短缺”的中国

那么中国多个省市拉闸限电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这里就不能不说到中国电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了。

中国电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有八个字:电力充足,电量短缺。

电力指的是发电能力,可以用装机容量来衡量,中国的电力资源的装机容量完全足够。那么装机容量乘以发电时间就等于电量,既然装机容量足够,那么为什么说我国的电量短缺呢?

关键的一个原因在于要烧煤。我国的电价基本上是恒定的,当煤的价格便宜的时候,电厂每度电的利润就高,而当煤价上涨的时候,发电成本就高,而如果煤价上涨的特别厉害,导致电厂亏损的时候,电厂就干脆不愿意发电,发电越多亏损就越厉害,所以干脆就“非计划停运”,减少亏损,这样一来电量就减少了。

很不幸,今年煤价上涨就非常厉害。

此外,就是我国电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这里先科普个小知识,发电有一个最小负荷线和平均负荷线。最小负荷水平线以下部分称为“基荷”或者基底负载;平均负荷线以上的部分为“峰荷”;最小负荷与平均负荷之间的部分称为“腰荷”。

为什么要这么分呢,因为用电量是变化的,比如南方冬天有时候太冷,又没有供暖,空调开的多,或者某个地方工厂最近订单多,满负荷生产,用电量就大。有时候用电量就少。要想调节这种用电变化,就要在低谷时少发电,高峰时多发电。

发电根据用电量能够灵活配置是最理想的方式,不然发电量大于用电量,那么多余的电就浪费了,用电量大,发电量跟不上那么就会出现电力缺口。

问题在于,我国有非常多的电厂都是烧煤的火电站,技术上无法频繁改变电力,只能担任电力系统中基底负载工作。而且,因为经济原因,投资一个基荷的火电厂,只要连续发电就行了,可以获得较高的利用小时数,其发电成本往往低于所给的电价,能够赚取利润,但是对于用电高峰的峰荷发电,投资收益比很差,所以无人问津。

这就是我国电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电力充足、电量不足,基荷过剩、峰荷短缺。

未来在哪里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非常过时的资源供给。今天的电网需要的是不同的电力资源为其提供系统灵活性,而不是提供基底负载的发电厂。

美国国家电网CEO在2015年就说过:“基底负载电力的概念已经过时了,”现在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位置更近、也更便宜的电力资源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全美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PG&E公司的一位高管表示:“大部分时间持续运行的大型基底负载发电厂并不适合于我们所期待的未来电网市场条件”。

未来的电力资源供给必然是淘汰基荷的趋势,2017年,美国能源部长里克·佩里宣布了一项为期60天,针对电力市场设计和电网稳定性的研究计划,评估当前市场设计在充分补偿“基底负载”(例如燃煤和核电)发电厂时存在多大程度的不足。

这些年来,美国的电力公司已经开始陆续降低电网运行中基底负载的电力比例,并维持了不错的运行表现。欧洲则走的更远,英国在两年前已经首次实现一整天无基底负载的零煤电电力供应。

中国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逐步减少基底负载,实现电力资源灵活高效的配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电力规划工作启动会议都强调了进一步提升电力供应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性。并且配合节能减排,让能源更安全、更清洁、更高效。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