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输配电 » 输配电新闻 » 正文

护胡杨 防风沙 建设全国一流标杆工程——巴楚-莎车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纪实

日期:2020-12-18    来源:国网新疆电力  作者:袁政 李佳伟 滚艳

国际电力网

2020
12/18
15:2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输变电工程 国网新疆建设分公司 国家优质工程奖

冬季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沙丘起伏延绵,寒风从一望无际的沙海掠过,刚刚降下的层层白雪并未完全覆盖偌大的沙漠,沙丘与雪层交相辉映,鳞次栉比。

巴楚-莎车750千伏输电线路横穿沙漠,一座座铁塔如钢铁战士般坚强的矗立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一条条银线一头连着喀什巴楚县,一头连着莎车县,将温暖和光明送至千家万户,澎湃的电力也给南疆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坚强的动力保障。

12月10日,喜报传来,中国施工企业协会公布2020—2021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奖入选工程名单,由国网新疆建设分公司建管的巴楚—莎车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获得2020年国家优质工程奖。

巴楚—莎车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作为南疆750千伏电网延伸补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于2017年6月20日开工建设,2019年5月13日建成投运,总投资11.70亿元,线路全长226.7公里,安装1500兆伏安主变压器一组,占地面积12.8公顷。该工程的投运大幅提高了南疆地区供电可靠性,助力脱贫攻坚、优化投资环境、南疆四地州煤改电工程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将直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518亿元,增加就业岗位约2800个,对扶贫攻坚和提高南疆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被誉为南疆各族群众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可是,这项民生工程途经巴楚、伽师、莎车三县,沿线多以戈壁、沙漠、湿地为主,线路还跨沙漠、穿胡杨林,复杂的地理环境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挑战,建设者们迎难而上,战沙漠、护胡杨、防风沙,一路上攻坚克难,最终历时2年完成了工程建设。

创新基础新技术让铁塔稳立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有着“死亡之海”之称。沙漠昼夜温差大,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平均蒸发量更是高达2500—3400毫米,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之多,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因受流动沙漠、大风、沙尘、洪水等恶劣环境影响施工难度极大。

面对恶劣的环境,工程建设者没有被困难吓倒,本着“越是困难越向前”的精神,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用自己的智慧和坚毅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一次又一次解决问题,打通了这条南疆输电大动脉。时任巴楚—莎车750千伏输电线路的业主项目经理李洋至今还清楚的记着当时建设时的情景。

他回忆,那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细细的砂砾会随着不同方向的风而不断流动,刚刚开挖的塔基转眼间就会被流动的沙子给填埋。为解决挖了填,填了再挖的问题,李洋组织设计院的业务骨干人员每天深入沙漠与沙子斗争,经过不断的摸索试验,大胆创新,一种复合沉井基础和穿心装配式基础的施工方案逐渐浮出水面。

说起复合沉井基础的使用,李洋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给我们脚穿上了一双鞋,有了鞋的保护,四周的沙子就进不到鞋子里来了。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大大减少因为沙子的不停流动而增加的开挖量,塔基也能稳稳当当的立在沙漠当中。”

解决了沙子进基础的问题,另一个难题迎面而来,那就是沙漠地区的高温天和风沙地貌不适合混泥土浇筑作业,要想让铁塔稳当的立在沙漠,就必须解决基础浇筑的难题。为此,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穿心装配式基础应用而生。

所谓穿心装配式基础,就是将全部的基础采用预制构件的方式完成,这些预制构件在工厂加工完毕后直接采用机械化作业在现场组装,避免了现场浇筑混凝土作业,减少了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和施工工序,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而该创新技术是疆内电网工程建设第一次使用。

考虑到南疆地区沙尘天气频繁,风沙大,对材料的抗污闪能力要求比较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工程首次使用了像翅膀一样的新型复合横担,这种材料超强的耐污力,有效保护了铁塔。

靠着这多项创新技术,电网建设者终于让铁塔稳稳立在了沙漠中。 

多措并举让电网建设与胡杨和谐共处

告别荒芜的沙漠,电网建设者们来到了美丽的胡杨林景区,可是看着这美景,他们的心里却泛了愁,如何才能让胡杨林和铁塔银线和谐相处,这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又一个难题。

工程在设计初期,有25千米线路需经过胡杨林较为密集的地区,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保护胡杨这种防风固沙的古老树种,建设者们多方协调,采取了变更最初设计方案的方式,经过6次优化线路路径及塔位,将线路建设地址由胡杨密集区改为了稀疏区。

“优化后虽然整个线路长度增加了大概2千米多,费用增加了500多万元,但是有效避免了工程建设对胡杨、红柳、梭梭等荒漠植被的破坏。”李洋说。

为了给胡杨林预留生长空间,经研究,建设者们将跨胡杨林区域的43基铁塔塔高从原来的43米增加至63米。

据测算,铁塔高度每提高1米,成本就会增加近1万元,这样下来每基塔重将增加20吨,加上绕行胡杨密集区的线路,工程投资成本增加了1000多万元。

精益管控确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线路建设者们一路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取得了建设的胜利,750千伏莎车变电站的建设者们同样不逊色。

莎车750千伏变电站工程本期主变压器1组,每台变压器本体长13.2米,高4.5米,重达258吨。而这些设备都是从山东济南长途运输而来,途经河北、北京、内蒙、甘肃、新疆等5个省区,全长5000多公里,耗时一个多月才能到达现场。由于距离远、成本高,采购供应周期长等问题,导致物资管控难度非常大。

为确保主变顺利到位,业主项目部及时组织物资单位编制《变压器主体前端倒运、公铁换装运输方案》,落实人员组织、安全保障、运输路线规划等工作;为保证设备运输质量,设备出厂前对主变压器内近70吨油全面抽空并以高纯氮气进行填充,最大限度减轻主变压器自重,有力确保了长距离运输颠簸下设备的安全无损。同时对车辆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主变压器运输信息的全过程管控。

考虑到南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对变电站的防尘措施提出更高要求。建设中,建设者们设计优化一系列防风沙措施。在建筑方面,出入大门采用防风沙门斗,轴流风机采用90度弯头,窗户采用双框四玻,大幅度提升建筑物防风沙性能;外墙采用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并采用干挂方式固定,增加外墙保温与面层的抗风性能。在设备防风沙方面,隔离开关采用水平旋转式,断路器采用罐式断路器,提升抗风沙能力;全站柜体采用双层门设计,并增设防尘网,提高机构箱、端子箱门的密封性,全站柜体抗风沙等级达到IP65。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年的艰难跋涉和努力付出,这条长226.7千米,投资11.7亿元的输变电工程于2019年5月13日建成投运。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