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的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言中承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这是在今年9月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排放量和减排量相当)目标后,习主席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新承诺。相较之前,新承诺的力度更大。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的目标是: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新承诺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两个约束性指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前者由20%显著提高至25%,后者则是首次提出。这两个指标的提出,意味着不同种类的清洁能源,发展空间也会出现变数。
其中不可忽视的变数来自核电和水电。这两大传统非化石能源近年来发展速度放缓,又有较长的开发周期,更需要决策者提早规划布局。其中水电资源开发已接近尽头,核电则拥有充足发展空间。
01、7500万VS1.2亿,风光发展显著低于预期
“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引发了业内分歧,尤其是“以上”究竟是多“上”,看法不一。倘若以风电、光伏合计装机12亿千瓦的下限来比较,这一数字显著低于此前业界、尤其是新能源业界对未来5到10年的发展预期。
根据中电联的数据,截至今年10月,风光合计装机约4.6亿千瓦。其中风电、光伏今年分别新增约1800万千瓦和2200万千瓦。据此推算,今年年底二者合计装机容量将突破4.7亿千瓦,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10年,要达到总装机12亿千瓦以上,年均新增风电、光伏装机约为7000万至7500万千瓦。
此前业界的预期显著高于此数。
今年10月的北京风能展期间,400余家风能企业联合发表《风能北京宣言》,建议“十四五(2021-2025)”期间年均新增风电装机不低于5000万千瓦,2025年后风电年均新增装机不低于6000万千瓦。12月,光伏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在7000万到9000万千瓦之间。两者合计,新能源业界对未来十年的新增装机预期是年均1.2亿至1.5亿千瓦。
不仅新能源产业自身,多家中外机构对未来十年风光合计年均新增量的预测也超过1亿千瓦。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主持了《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项目,在气候变化议题中影响广泛。该项目负责人之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近日在能源基金会主办的《中国碳中和综合报告2020》发布会上的发言中表示,“十四五”单位GDP碳强度下降速度要达到年均5%左右,促进二氧化碳的达峰,为此非化石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占比要在2025年末达到20%,2030年末达到25%,未来十年内,风光每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一亿千瓦。
在12月4日的“中国能源电力‘十三五’成就与‘十四五’展望论坛”上,中国电力规划总院副院长徐小东表示,电规院预计“十四五”期间风光新增装机将达到6亿千瓦。以此推算,风光年均新增1.2亿千瓦。
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任傅莎对《财经》记者表示,在此前的情景预测中,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达到25%,风光装机达到13至15亿千瓦,未来十年年均增长8500万至1亿千瓦。
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对《财经》记者表示,预期到2030年风电、光伏装机量将增至16.5亿千瓦,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8%。这意味着未来十年风光年均增长约1.2亿千瓦。
彭博新能源分析师栾栋在此前答复《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初步预测风电、光伏在“十四五”期间新增约5亿至5.3亿千瓦,年均新增超过1亿千瓦。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对《财经》记者总结,未来十年风电、光伏的新增装机总量到底需要增长多少,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有三个变量会对其产生影响: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碳强度下降速度、各界各地的配套政策如何制定。
02、核电水电最后的机会?
中国此前承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达到15%,这一目标已在2019年提前实现,当年达到15.3%。今年9月,中国新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多重背景下,业界对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会有所提升已有预期,一般基于2025年占比达到20%、2030年占比达到25%的情景来预测。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此前业界都把重点放在风电、太阳能上,普遍给出了未来5到10年年均至少新增1亿至1.2亿千瓦装机的预期。如果风光新增量显著低于预期,2030年25%的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不变,那么实现目标无外乎三种路径。
其一,12亿千瓦是下限,最终装机量显著大于此数。“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以上”存在不同解读,到2030年可能在15亿到20亿千瓦。
其二,能源消费显著下降。分母小了,分子小,比例也不会变小。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2016年12月印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提出到2030年把能源消费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内;清华大学今年7月完成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报告预计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为59.8亿吨标准煤。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刚刚发布的《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预测能源消费将在2030年前后达峰,峰值为58亿吨-59亿吨标准煤。
换言之,接近60亿吨的能源总消费量,是当前业界对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的普遍预期。201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8.6亿吨标准煤。未来十年能效水平能够提高多少、能源消费总量能控制在什么水平,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也将影响非化石能源的最终占比。
其三,近年来发展放缓的核电、水电这两大主力非化石能源须在“十四五”尽早布局。倘若风光发电装机并未显著超过12亿千瓦,能耗水平也没能在未来十年明显下降的话,就需要风、光之外的非化石能源加速发展补位,方能实现最新的承诺。
当前中国的电力结构中,生物质、地热等非常规的非化石能源体量很小,水电、核电是风、光之外的两大非化石能源。据中电联统计,截至2020年10月,中国水电装机3.7亿千瓦,是目前装机容量最大的非化石能源,核电装机为5000万千瓦。
这两种清洁能源的情况不同。水电长期以来是中国清洁能源的压舱石,其装机体量巨大,发电利用小时数高于风电、光伏,贡献了可观的清洁电力,但已到瓶颈。2005年全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显示,中国水电技术可开发装机5.42亿千瓦,经济可开发装机4.02亿千瓦。这意味着经济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已开发逾9成,未来十年将是水电最后的发展期。
核电的情况则比较复杂。
过去十年里,由于福岛核事故、自主技术是否可控、安全担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核电发展起伏不定,一度连续三年无新核电机组开工。当前,核电在建和装机的总容量约为7000万千瓦左右,低于“十三五”规划的8800万千瓦目标。
另一方面,核电装机容量明显低于其他清洁能源,但由于稳定的发电能力,其年均发电小时数又明显高于其他清洁能源。以2019年为例,核电的装机(0.49亿千瓦)约为太阳能的四分之一(2.05亿千瓦),但发电量为3487亿度,是太阳能发电(2238亿度)的1.56倍。在各类清洁能源中,相同的装机量,核电的发电量最多。
与水电不同,核电的可开发潜力充足。以一个厂址开发6个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来推算,当前已有的沿海核电厂址资源,可以支撑至少8000万千瓦装机。此前一度让中国核电停滞的技术路线选择问题,当前也不再是问题,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堆自开工至发电历时5年半,是全球三代核电首堆建设最顺利的机组。鉴于此,核电或将在未来十年迎来相对稳定的发展期。
此外,水电和核电还面临同一个问题,作为大型电力工程,其建设周期要显著长于风电(两年以内)和光伏(半年以内),一般为5到8年,必须提前布局。
国网能研院在其《2020中国电源发展分析报告》中分析,近年来水电、核电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未来若延续当前节奏,会影响2030年前后的电力供需形势,煤电将因此难以消减。建议加快核准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同时出台各类激励政策,推动煤电及早达峰。
可以肯定,“十四五”期间的政策一定是三种路径一起发力,彼此之间并不矛盾。但25%的目标之下,风、光、水、核四大非化石能源的发展空间变数不小,若不提前协调、提早规划,势必将影响中国的低碳转型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