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雪峰山
——湖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雅江特高压工程建设纪实
峰高云自扰,雾重絮飘繁。山中本无路,行者多艰难。
俗话说:“雪峰山,山连山,离天只有三尺三。”作为湖南省内的最高山,地处湘中西部的雪峰山素以“天险”闻名于世。在这千仞绝壁的主峰腹地之间,一支电网建设队伍正披荆斩棘,奋发向上。
雅中至江西±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建设的首条西南水电外送特高压直流工程,也是解决西南地区水电弃水难题的典范工程。其中,由湖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湘1标段全长141.82公里,有21基桩位地处雪峰险山之上。
由于山高路远,往返不便,为了节省单边近3小时的山路,2019年10月,基础施工队在山上搭建起简易帐篷,一住便是半年多。
山上常年云雾相绕,无饮用水,无可用电,通讯信号几乎为零……这是扎营在雪峰山上的面临的残酷现状。除了生活不便,山上蚊虫叮咬和潮湿的环境对施工人员的生活起居也是不小的挑战。
“衣服和被褥从未干爽过,摸起来总是湿湿的,碰上多雨的天气,被子潮湿得像泡过水一样,经常大半夜都睡不热,大伙只好把被子连起来,互相挨着睡取暖,感情更深了。”即便如此,班组把关人姚旭的言语里仍满是乐观。
由于防火和环保的需要,山里不准生火做饭,半年多来,一日三餐和饮用水等所有的生活用品只能通过索道运输到山上。施工人员连续驻守山上最长的记录是两个月,那时他们才下山理个发、洗个痛快的热水澡。
雪峰山上施工,安全是重中之重。进入组塔施工阶段后,安全管理更是难上加难。
该工程班组坚持每天“站班会”和“日晩会”制度,及时总结当天的进展情况,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部署并认真交待安全风险点。与此同时,根据“一基一方案”,有针对性地配备了红外线测距仪、电子量角器、游标卡尺等设备,有效解决单基策划针对性和据实性不强的问题,切实加强单基策划的精准度,为施工安全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嘿呦、嘿呦……”11月6日,泥泞的山地里,七八名电网建设者喊着号子,手抬肩扛着近一吨重的钢材负重前行。他们要将N3657号铁塔的塔材送到索道口,再由索道运送到桩位。
施工员郭友树的裤腿上已满是泥浆,每向前迈进一步便愈发艰难,可即便如此,他也只是随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继续前行。
雪峰巍峨,本无迹可寻,施工团队一步一个脚印,硬生生踩出一条泥泞小路。
山路蜿蜒,亦无路可走,电力运输车来来回回奔袭,开辟出一条行进小道。
“到10月份,已经有15支组塔班组进入雪峰山施工,由于多座塔位建立在山巅,塔基四周都是近90度的陡峭山崖,山上施工场地极其狭窄,施工人员几乎无立脚之地,而主材只能一根一根地吊装,施工工作量极大。”该标段项目执行经理祝勇介绍,往常一基铁塔组立时间约为12天左右,而在雪峰山上,组一基铁塔则需要两个月。
2020/11/04
异常艰苦的环境、巨大的工作量,雪峰山上的“战斗”也深深牵动着湖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领导班子的心。该公司主要负责人带领共产党员服务队翻山越岭,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保暖防寒衣物,安上柴油发动机,想尽办法改善伙食,让奋战在一线的施工人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在雪峰山上施工,大家的工作责任心格外强,不管我们什么时候去检查,发现队员们都能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措施施工。”项目部安全巡查员周湘绍感慨道。
面对艰难的施工条件,激励施工队员的工作热情显得格外重要。为此,湖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出台了《特殊时期安全工作奖惩补充规定》,进一步加大安全奖惩力度,激励和督促全员安全履职,全力确保安全。
“心有热血,百战不饶!”;“纵有万般艰险,我等亦如履平地。”……这是送变电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他们的铿锵誓言。
待到明年山花烂漫时,一座座铁塔绵延至远方,一根根银线将绿色能源输送到各地,雪峰山巅环绕的白云将为并肩战斗过的电网建设者们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