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柔直工程跨越官厅水库段
8月29日,经过72小时试运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北院参与设计的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运。张北坝上草原的清洁电能,沿着丝丝银线,源源不断地输送至雄安新区负荷中心,为雄安新区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提供坚强保障。该工程也是继张北柔直工程投运之后,华北院助力绿色低碳雄安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
任重道远,雷厉风行
华北院采用国际领先的远距离、大容量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开展了张北1000千伏变电站至万全怀安县界段线路,以及张北1000千伏变电站的设计任务。
为保证工程设计任务的完成,中标伊始,华北院构筑起由分管领导参加,技术骨干组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项目组织体系。
设计团队以“安全可靠、自主创新、经济合理、环境友好、国际一流”的优质精品工程为目标,把“强管理,严流程,重落实,见成果”的工作作风贯穿始终,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项目前期可研和冬季踏勘工作,为工程设计进度、现场施工配合提供坚实的保障。
斗榫合缝,亮点纷呈
面对复杂的建设条件,华北院充分结合工程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与创新。
“蛛网式”跨越架跨越铁路
变电各专业针对张北500千伏开关站升压扩建实际,重点解决站址在有限的占地面积、低温条件限制下设备的选用组合、布置,以及进行场地土冻胀性处理、水源供水、灭火系统和噪声控制等方面研究,不断优化设计,满足现场施工建设需要。
1000千伏GIS区
张北特高压站设计经理介绍说:“由于张北-雄安特高压输电通道输送的主要是张北地区风电、光伏能源,外送通道功率波动较大,在张北站,我们是国内首次工程应用1000千伏可控并联电抗器,为绿色能源的外送,量身打造绿色通道,保障特高压交流电网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可控高抗
说起张北站的设计,土建工程师感触颇深:“张北站亮点很多,GIS基础采用膨胀混凝土连续浇注技术,不设后浇注带,节约了40天以上的工期;1000千伏可控高抗回路出线构架采用上下双层门型结构,将两回路整合在同一构架上,极大节约占地和钢材量;全站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污水处理达标后,与收集的雨水用于站前区绿化;将站区地表耕植土过筛后,再次场地回填利用,全工程无弃土,用心设计一个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变电站。”
线路施工现场
观往知来,精耕细作
华北院承担设计的张北1000千伏变电站至万全怀安县界洋河南线路沿线,海拔高度在500~1800米之间,是目前国内1000千伏特高压同塔双回路工程中海拔最高、风速最大的区段。
项目组成立课题攻关组,针对高海拔地区开展了“绝缘配合”专题研究,创新设计了用于高海拔、大风速地区系列塔型,填补国内设计技术空白;对铁塔采用高低腿级差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塔位对恶劣地形的适应性。为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设计人员与施工单位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进行特高压“装配式架线”施工工艺攻关,先用高精度全站仪测量两塔间导线挂点的距离,运用软件计算出所需导线长度,并制作成“预制件”,最后用机械将其挂上铁塔。通过采用工业化生产,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大量减少,为下一步推广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线路设计的难点集中在复杂跨越上,线路设计经理说:“线路途经万全区时,该线段的铁路、电力线纵横交错密布如蛛巢,是工程建设的卡脖子区段。在大约1200米的范围内从北至南要依次跨越1条铁路和4条在运行的输电线路,给现场建设施工、安装带来巨大的难度,为保证施工顺利开展,设计依据现场跨越实际,尽量采取减少或缩短支撑塔间距,减轻牵扯力度的设计方案,保证现场施工、安装高效、安全有序地进行。”
孜孜不辍,宵衣旰食
为早日将清洁能源送往雄安,在近两年多的时间里,项目设计团队从总工,到每一位平凡的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始终以螺丝钉的精神,孜孜不辍,宵衣旰食。
张北的坝上草原山寒水冷,设计团队外业人员在零下20摄氏度的凛冽寒风里在野外踏勘选位。顶着严寒在崎岖山地不停走动的队员们,最用心呵护的是拍照记录用的手机,由于气温过低,手机平常要揣在胸前保温,需要时迅速掏出拍照,然后立即放回,拍一张照片,常常会中间关机。
项目组多次开展集中设计,最长一次集中设计团队连续9天没有走出驻地。张北站的常驻工代在今年年初,第一时间响应复工复产的号召,逆向而行,深入到冰天雪地的塞外现场,扎根复工现场与各方人员和衷共济,处理现场设计问题,认真履行工代的责任。
现场工作
张北的绿色能源,保障雄安新区绿色发展的绚丽蓝图,正在为低碳能源添砖加瓦,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