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是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事件,也是三峡集团打造的水电绿色发展新标杆。
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王浩表示,伴随乌东德水电站建成投产,一条世界级的清洁能源走廊即将形成,这是三峡集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我国以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典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摄影:徐强)
以水电开发为基础
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走廊
王浩表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不断调整能源结构,是推动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水电正是其中最基础的能源形式。他解释说,相对于风电、光伏等其他绿色能源,水电在1分钟内即可实现从零出力到满负荷的全过程,具有调节性强、出力稳定、度电成本低、开发技术成熟等综合优势。我国西南地区丰沛的水力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库,打造以水电开发为基础,风光水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对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认为,在西南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金沙江下游四座大型流域梯级电站可以充分发挥调节性能,平抑电网接纳风光发电出力造成的影响,有效解决风电、光电大规模集中上网的消纳难题,破解当前风光资源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弊端,为我国清洁能源综合发展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王浩对三峡集团建设长江清洁能源走廊给予积极评价,他说,从金沙江到长江,三峡集团建设运营的六大水电枢纽工程(三峡、葛洲坝、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伴随源源不断、质优价廉的清洁能源输出,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极大推动长江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开展水资源联合调度
放大梯级电站综合效益
作为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领域研究的专家,王浩还特别关注乌东德水电站在实现长江水资源联合调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王浩指出,伴随着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的投产,三峡集团拥有了从金沙江延伸至长江的梯级电站群,这六大水库、六座大坝实现联合统一调度,将使单座水电站的综合效益得以放大,统筹实现防洪、补水、发电、水生态保护等多目标综合调度,充分发挥水库大坝调节作用。
随着我国水电事业发展,长江干支流上建成的水库将会越来越多,远景规划将达到103座大中型大坝水库,这些大坝水库分属不同的业主,如果各行其是,形成的调度决策会有大量的不协调、不相融甚至是效率相互抵消的情况,迫切需要统一调度管理。
王浩表示,大江大河的水资源调度有一条铁打的原则,即:发电航运服从于资源和生态,资源和生态则服从于防洪。目前我国的防洪调度由国家防总统一指挥,而发电这些兴利调度可以在水利部指导下,由三峡集团牵头开展具体的调度运行是非常合适的安排。
以水电开发为基础
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走廊
王浩认为,社会大众之所以对水库大坝建设持有争议,一个根本原因是对我国国情、水情认识不够深入。
据他介绍,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且时空分布极不平衡,不仅水量南多北少,还深受大陆季风气候影响,6到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而到了枯水期,即使把河道的水全部抽干,也不足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量。面对这种基本国情,修建水库大坝,一方面可以减少汛期的洪涝灾害,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洪水资源化,增加枯水期的水资源供给。修建水库大坝,并不是为了单纯的经济利益,而是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
谈到水库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王浩指出,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必须要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虽然水库大坝影响了洄游型鱼类的生存环境,但由于水库的建成,流速变缓、水深加大,河道型流态变成湖泊型生境,会促进沉水型、静水型鱼类的大量繁殖。
为了降低水库大坝对洄游型鱼类影响,大坝建造者往往需要额外投入上亿资金,进行坝体优化设计,通过布设各类过鱼设施、开展分层取水、提高生态基流、利用天然涨水过程造成人造洪峰等手段保证鱼类的正常生态。“水电人对生态的追求与努力,不应该被选择性忽视。”王浩说。
王浩指出,三峡集团在多年的水电开发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珍稀鱼类增殖放流、梯级水库生态调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工作,始终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中,打造了以乌东德为代表的一个又一个绿色工程。王浩相信,通过以三峡为代表的中国水电人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实现生态保护与水电发展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