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钱塘江,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
35年前的今天,1985年3月20日,中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实现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被誉为“国之光荣”,是我国和平利用核能取得的重大突破。
35年后,这里不仅已成为我国装机容量最大、在运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的核电基地,还是我国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同位素生产基地、核工业大数据基地与核电人才培养基地,累计发电量达6000亿千瓦时,相当于植树造林375个西湖,为改善我国电力结构、保障能源供给安全以及推进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助力浙江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第1度到6000亿度:我们提供安全清洁核能
35年来,秦山核电一直是中国核电发展的开创者和主力军。先后掌握了30万、60万、70万,100万千瓦级核电技术,成为我国核电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缩影;已形成以院士工作站为代表的24个科技创新平台,拥有专利362项,累计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中国工业大奖在内的15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对自主设计第二代改进型60万千瓦、百万千瓦大型商用压水堆核电站、发展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35年来,秦山核电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记录。没有发生任何核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任何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事件;从“零的突破”到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排名世界第一,在2019年度考核中,秦山核电5台机组WANO排名世界第一。
35年来,秦山核电一直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先行军。1991年12月15日0时15分,秦山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我国第一度自己的核能电流输入电网。仅仅并网发电15天后,我国便与巴基斯坦签订了建造同样堆型的两台30万千瓦级机组合同,实现了向国外“原装”出口核电机组。目前,中国出口巴基斯坦4台核电机组所在地——恰希玛核电基地已全面建成,保持着安全运营。
35年来,秦山核电建成了生态核电示范基地。秦山核电基地全面建成的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660.4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大约是浙江省全社会用电量的11%,累计安全发电60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89亿吨,减排二氧化碳5.8亿吨,二氧化硫约32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375个西湖。所在地海盐县是国家级生态县和浙江省环境最优先进县之一。工程周边的文溪坞等已成为美丽乡村旅游热点,工程取水源地南北湖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候鸟迁徙地。
从核能发电到伽马刀“中国芯”:我们助力健康中国
钴-60是钴元素的一种同位素,钴-60放射源在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应用广泛,尤其是钴-60生产,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据介绍,中核集团近日利用钴60完成了大批量一次性防护服的辐照灭菌工作,上万件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从运抵卸货到灭菌完成、整装待发,仅用时6小时。
秦山核电的重水堆机组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可生产钴60的核电机组,作为我国唯一的钴60生产地,秦山核电重水堆辐照生产的钴源正在各地用于医用物资辐照灭菌,“国之光荣”在技术战“疫”中再次展现央企担当。
2019年4月1日,国内首个医用钴靶件经辐照后在秦山三期重水堆1号机组顺利出堆,这标志着我国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掌握了医用钴-60放射源生产技术,实现伽马刀装备“中国芯”。
伽马刀设备主要应用于肿瘤治疗,具有定位精准、无创伤、不麻醉、不开刀等优点。伽马刀的核心部件为高比活度钴-60放射源,这类钴源长期依赖进口,由于钴源供应短缺,严重制约产业发展。此次成功实施国产化,为伽马刀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鼓励企业研发生产符合健康需求的产品,增加健康产品供给,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作出表率。
秦山三期两台重水堆机组在安全稳定发电的同时,以自主开发的工业钴源生产技术为基础,升级具备了持续生产医用钴-60放射源的能力,持续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核技术的创新成果助力“健康中国”。2020年1月,此项“医用钴源生产技术研发项目”还与5G商用、第一艘国产航母交付、嫦娥四号登月等重大创新工程一同入选了中央企业“2019年度十大创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