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电力观察 » 正文

特高压:“新基建”的重头戏

日期:2020-03-16    来源:英大网  作者:李婕茜

国际电力网

2020
03/16
09:4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特高压建设 国家电网 新基建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此前,包括1月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14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2月2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2月23日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内,中央在20天内4次提及“新基建”有关内容。“新基建”成为热点,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3月11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明确表态,坚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挥特高压产业带动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时刻,公司将特高压作为“新基建”的重头戏,发挥“大国重器”和“顶梁柱”作用,展现央企责任担当,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什么是“新基建”

  如果说以传统的铁路、公路、机场、水利为代表的“铁公基”是基建1.0版本,那么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基建2.0版本。从已有信息看,新基建重点发力科技端,带有明显的技术背景。

  “但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服务新经济、数字经济,能够满足新需求的领域都能归为新基建。”一位经济学领域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基建领域中的补短板领域,或是部分新兴子行业,也在新基建范围内。比如交通运输领域的冷链物流,尤其是电商方面;再比如民生基建领域的公共卫生和远程医疗,能源行业的特高压和电动汽车充电桩等。”

  媒体有类似的解读。此前央视《中国新闻》栏目报道,“新基建”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不仅涉及新领域,“新基建”还有新的目标任务。

  过去,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大多基于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而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的一份最新报告认为,现在,新基建主要是围绕产业变革、产业互联网展开,将有力提升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经济发展到现在,各方面都在优化、进阶。‘新基建’就是我国产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内生需求。过去总说‘要想富、先修路’,在全球化程度加深、低附加值产业逐渐后退的今天,‘新基建’就是要修的那条路。”英大证券投资银行部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新基建更着眼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目的是拉动经济增长、全力服务“六稳”,并为国家参与全球产业与技术竞争、推动新技术产业化应用做好基本功课。

  为何特高压“打头阵”

  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如何有效应对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是当下的重大课题。

  有关专家认为,受疫情影响,“三驾马车”中消费与出口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特高压“打头阵”的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是更为直接、见效更快的稳增长利器。

  2月28日,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建设,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这是公司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重大工程,对于提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信心、“回血”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电网加大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将充分拉动各行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开复工,有助于经济‘重新启动’,重回正常轨道。”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评价,国家电网公司作为特大型央企发挥了很好的排头兵作用,值得高度肯定。

  特高压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不仅能有效应对短期内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更表明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提质振兴的主攻方向。

  从宏观看,特高压工程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能显著增加就业,在稳增长、惠民生方面动力十足,具备强大的“压舱石”“助推器”作用。从产业链来看,特高压工程上下游产业链长,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环环相扣,带动力极强,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例,配套电源超过2300万千瓦,将增加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约148亿元,直接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超过2000亿元,可增加就业岗位7000多个。

  更长远看,特高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远不止于建设时期。由于中长期效益明显,特高压工程是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助于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

  数据显示,目前公司全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明确投资规模1128亿元,可带动社会投资2235亿元,整体规模近5000亿元。公司坚决扛起“顶梁柱”职责重任,用实际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心针”。

  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直以来,公司联合各方力量,在特高压理论、技术、标准、装备及工程建设、运行等方面不断锐意进取,取得了全面创新突破,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推动输变电设计、制造、施工和运行水平不断走上新台阶,并将特高压相关技术和设备输出海外,实现了世界输电技术领域的“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特高压已然成为一张享誉世界的“金色名片”。

  特高压电网一路优化升级,向着更高电压等级、更广覆盖范围、更大输送能力的方向迈进。

  目前,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已建成“十一交十一直”特高压工程。这些输电“大动脉”穿越高山河流,纵横神州大地,有力保障了全国生产生活安全可靠用电。而国家电网也成为全球输电能力最强、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安全运行纪录最长的特大型电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全力服务“六稳”只是特高压工程的“优点”之一。当下,在社会高效有序运转的背后,特高压工程正发挥着更多重要作用——

  高效优化配置资源,跨省跨区联网保障电力供给。党的十八大以来,特高压工程建设加速,全国电力联网进一步加强。哈郑直流、宾金直流、宁浙直流、锡泰直流、扎青直流等一批重点工程投产,我国逐渐形成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能源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显著提升。

  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全面竣工,贯穿我国腹地的输电大动脉将西部清洁能源转化成的绿色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中部地区负荷中心。特高压电网以跨区域、远距离、大容量输电优势,解决了电力大规模外送和新能源消纳问题,成为优化电力供给结构的有效举措。

  登高望远,特高压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从我国首个海外特高压项目建成投运,到带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技术标准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走出去”,国家电网公司以特高压工程为抓手,打造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样板与典范。

  一个更开放的未来

  中长期效益明显、更清洁绿色低碳、符合国家产业转换和升级趋势、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出去”站上广阔国际舞台……这些都意味着特高压不仅功在当代,更“代表未来”。

  一个新变化是,公司加速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推介的12个混改项目中,已经出现了特高压工程的身影。积极向社会资本“敞开大门”的特高压,将以更开放的心态,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

  当下,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驻马店—南阳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山西长治特高压配套电源1000千伏送出工程等特高压工程已全面复工,正开足马力加快建设。位于巴基斯坦的默—拉直流工程也在有序施工。

  今年,公司计划新开工“十交四直”14项特高压工程,投资总规模达1168亿元。

  其中,总投资185亿元的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已经开工建设,计划2021年投运。白鹤滩—江苏和白鹤滩—浙江两项±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白鹤滩水电站的水电外送工程,输电容量1600万千瓦,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被纳入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闽粤直流联网工程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共同投资,拟采用直流背靠背联网方式建设。闽粤联网将实现福建、广东两省联网,也将保障地区供电安全性,为推动全国电力市场建设构筑重要网架基础。

  再看交流工程:荆门—武汉、武汉—南昌—长沙、南阳—荆门—长沙、驻马店—武汉等多个华中地区的特高压交流工程,将与已建设的驻马店—南阳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和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共同形成覆盖南阳、驻马店、武汉、荆门、南昌、长沙等地的“日”字形华中特高压交流网架,构建起我国第三个特高压交流环网。

  今年,公司还将优质高效建成蒙西—晋中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张北柔性直流电网等一系列重要工程,并持续提升特高压直流利用效率,确保达到4000小时以上。

  在“量”上下功夫的同时,公司更注重特高压工程的“质”。公司坚持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狠抓全过程质量管控,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打造优质精品工程;同时系统总结特高压建设运行经验,打造新时代特高压输电升级版样板工程,切实提升安全可靠性和标准化水平。

  根据此前数据,预计到2025年和2035年,国家电网跨区跨省输电能力将分别达到3.6亿和6亿千瓦,满足清洁能源装机9亿和15亿千瓦发展需要。成长中的特高压,将持续释放更大能量,昂首阔步走向未来。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