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地区的电力负荷主要沿信江东西两岸呈狭长型分布,而南北两侧多偏远农村和山区,地广人稀、负荷小而分散,该地区35千伏电源点概念收益小、分布不足,10千伏配网供电半径长,电力可靠性长期经受挑战。2019年5月以来,上饶市供电公司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率先在上饶公司系统推行18个35千伏
配电化台区建设,整合改造了11个
35千伏变电站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了35千伏输电线路沿线用电问题, 以及10千伏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在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的同时,实现了投入产出比最大化。
“精刚”虽小 五脏俱全
玉山县供电公司横街供电所台区管理员饶文明,今年47岁了,他所管理的辖区就有一台35千伏配电化台区--六村台区,“老师傅+新玩意”的组合下,饶师傅迅速上手,在他眼里,这个新鲜玩意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精刚”。
“小”在占地小、投资小,35千伏配电化台区占地只需要60-100平米,征地困难大大减小,定位选址更加灵活,哪里低电压,台区就建在哪里,且每个台区建设成本只需要30-70万,相比起动则大几百万上千万的变电站,性价比不言而喻。“精”在变电配电化、线路轻型化,按照实用化、免维护或少维护的原则,上饶供电公司推行的35千伏配电化台区主变选用因容量小而退运的主变,采用“T”接接线方式,35千伏开关设备使用跌落式熔断器、断路器+隔离开关,高压侧隔离开关选择手动式储能装置,10千伏侧则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10千伏出线不多于4回,通过优化设备选型,减少运行后的设备检修,为35千伏配电化台区的操作权限下放至当地供电所打好基础。“刚”在结合地情、不走套路,解决电压低问题,常规“打法”是新建35千伏变电站、缩短10千伏供电半径。但结合上饶南北山区的实际,新建35千伏变电站不仅投资大,山区施工难、建设周期长,建成后可能存在季节性轻载状态,投资效益低,加上农村末端地区新建35千伏变电站多为“串葫芦”供电或单线供电,又进一步增大了系统电容电流。
“供电所中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大龄员工,要运行维护多个35千伏变电站的挑战可不小,而这个'小精刚'对我们的运行维护就很友好,没有常规变电站的运维、倒闸操作,取其精华、高度浓缩、结构简单、直击问题。”饶师傅说。
缩短半径 打破瓶颈
8月14日,上饶电视台的记者跟着广丰区供电 公司员工来到铜钹山最偏远的小丰村,采访见证35千伏小丰配电化台区投运后的用电改善。在现场,广丰区公司员工进行了电压测试,引来各路围观村民,大家纷纷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电压现在稳定得很,供电公司的服务真的很好,有需要就一个电话,一会儿就上门来给我们服务了,而且免费。
像小丰村一样的,还有玉山县的六村村,广信区的鸟桥村等,都是由于地处丘陵地带,供电线路跨山过河,通道复杂,导致线路“卡脖子”、设备“过负荷”成为多年难以解决的痛点。这些地区建成35千伏配电化台区之后,有效解决迂回供电问题,提升配电线路电压等级的同时缩短供电半径,彻底解决低电压问题并降低线损。
上饶公司通过35千伏配电化台区项目建设,以低成本解决了广信区、玉山 县、广丰 区公司的“串葫芦”、单线、单变问题,降低整站失压的七级电网风险,该地区农村电网结构进一步改善,变电站或线路末端全面形成手拉手的结构,大幅提升偏远山区和线路末端的供电可靠性。
升压降压 盘活资源
在偏远山区建设35千伏配电化台区的同时,上饶公司从需求出发,灵活调整现有的35千伏变电站电源配置,合理决策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利用被改造变电站的设备,降低设备闲置率,提高使投入产出比最大化。
2018年10月,弋阳县供电公司110千伏蓝陈变电站投运,而隔墙相望的、曾经作为主要电源点的35千伏姚畈变电站的位置就略显尴尬。为了解决轻载问题,使馈线处于经济运行状态,今年4月份,弋阳县供电公司对此进行了资源整合,将35千伏姚畈变电站降压运行,改造成为10千伏开闭所,减少了35千伏主变损耗,既满足了当地供电质量又符合经济效益,一举多得。而正在规划升压改造的有广信区35千伏变电站,随着负荷增长,原先35千伏电源点已不能满足广信区南部发展,电网网架呈现薄弱。上饶公司核算了新建与改造的概念收益,决定在原本35千伏变电站的基础上升压改造成110千伏变电站,盘活现有资源解决当地问题。
据悉,自从今年5月,上饶供电公司推行35千伏配电化改造后,共计减少末端低电压用户1.1万余户,因供电半径缩短其接带10千伏线路线损相比从前降低了约35%。下一步,上饶供电公司将以配电化台区建设为契机,结合主网、配网规划进一步优化35千伏电网结构,并将配电化台区的操作权限下放至供电所,进一步释放了县公司变电运维人员的承载力,加快了县公司承接110千伏变电的操作及运维工作进度。
上饶供电公司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35千伏配电化台区这只螃蟹让上饶供电公司在解决农村电压质量和电网稳定问题走出一条新路,这一做法也得到省公司曹董事长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