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了解到,截至7月底,江苏
新能源并网规模达1108万千瓦,其中风电492.4万千瓦,光伏497.8万千瓦。
上半年我国风电、光伏虽然实现了大幅增长,但部分地区依然出现了较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据了解,江苏目前已建成新能源项目运行平稳,一直不存在弃风、弃光现象,做到了100%全额消纳。
江苏省电力公司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江苏电网各类电力并网装机总容量为9949万千瓦。可见,1108万千瓦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已占到全省总装机量的11.1%以上。另外,根据今年3月底公布的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20年,江苏各类能源资源供给能力达到4亿吨标准煤左右,省内电力装机达到1.3亿千瓦左右。其中,风电、光伏各形成1000万千瓦左右的装机规模。也就是说,未来五年,江苏省在总装机增长30%的情况下,风电、光伏装机将实现翻番。
据江苏省电力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风电、光伏发电方面,江苏省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例如,南部地区利用湖面、大型建筑屋顶建设
光伏电站;中部和北部地区将沿海滩涂、农业大棚等作为建设光伏电站的载体,风电则布局在内陆低山丘陵和沿海地区。在“十三五”规划中,江苏更是明确提出了“海陆并举、以海为主,兼顾内陆中低速风能开发”的思路,未来海上风电将成为江苏特色。
“新能源电力在接入电网时,大都需要配置和消纳,这是由于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具有间歇性、随机性、输出功率不确定、预测难度高等特点,发展初期在技术装备、风电利用、制度标准等方面不可避免存在一系列问题,给并网检测、安全调度、配套建设等带来一定的困难。”江苏省电力公司发展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江苏省电力公司通过推出一系列举措,全方位构建新能源使用消纳平台,保证其并网消纳。
近几年来,江苏省电力公司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编制的风电场电气部分典型设计要求开展风电场电气部分设计,有效解决了江苏风电等新能源建设没有规范、接入电网没有标准等问题。
江苏省电力公司调度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新能源发展特点和全省发展规划,逐年滚动编制沿海地区电网发展规划,确保了电网和新能源发电协调发展。
当前风电、光伏往东部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江苏的经验,无疑为未来其他地方如何实现新能源全额消纳提供了标杆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