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层面大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际,作为拉动内需新引擎的
智慧城市建设,近两三年多来受到诸多政策加持,智慧城市发展已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有数据显示,中国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地级及以上城市(241个)、47%县级及以上城市(51个)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大,智慧城市建设所覆盖的领域也在逐步完善,城市的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信息消费、产业发展等市场也将逐步启动。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和物联网发展,建设智慧城市。以前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多是信息化,主要还是低层次的信息化,新型智慧城市则以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元、网络空间安全等为目标,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城市深度融合,是一种新的社会生态。
一、“政务+产业+民生”模式
早期的智慧城市建设普遍存在设计分散、各自运营的特点,而且主要侧重于满足政务管理需求,很难成为协同高效的整体,这就让智慧城市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大打折扣,从而降低了运营效率。“智慧城市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更多的是关系到城市居民、企业怎么通过智慧化技术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迪威视讯智慧城市事业部相关人士表示。
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上,首先要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电商平台方面的先进技术,建立横向平台,把纵向交通、医疗政务等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开展更深层次的智慧城市运营洞察。然后,在纵向垂直行业方面,各企业要依托自身优势,助力行业信息化,通过公共服务的方式服务于产业,整体融入智慧城市的版图里。
虽然各地城市规模、建设水平、历史积累、发展阶段、资源条件等不尽相同,甚至是千差万别,但整体来看,民生、政务、产业发展三者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由此,智慧城市运营商也因应探索新的智慧城市之路。包括迪威视讯、银江股份、易华录在内的智慧城市综合运营商,在为政府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提供信息化手段和平台支撑的同时,又可以为农业、旅游、教育等在内的产业互联网+提供平台服务和支撑。
二、PPP模式
早在上世纪末就被引入到国内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近两年来在国家部委的政策护航下,被推向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就在上月12日,财政部更是发文,要求大力践行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大PPP模式推广应用力度。
根据发布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财金[2016]90号),PPP模式推广应用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在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可根据行业特点和成熟度,探索开展两个“强制”试点。具体来看,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领域,各地新建项目要“强制”应用PPP模式。在其他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要“强制”实施PPP模式识别论证。
而过去一年多来,智慧城市的商业运营模式创新取得突破,PPP被应用于众多智慧城市项目,譬如“智慧阳信”PPP建设项目”(规模9.44亿元)、“智慧蓬莱”建设项目”((规模12.4亿元)、宁乡县智慧城市((规模4.61亿元)、桃源县智慧城市(一期)建设(规模5.82亿元)。
PPP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委托专业公司运营,可以有效地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维护中的一系列难题。前述迪威视讯相关人士在受访中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企业所发挥的作用或许超过政府,它们负责把各种科技手段的创新利用到极致。而政府在这过程中考量如何运用PPP方式来购买企业的服务,将是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正途。
三、AI、5G、云计算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在不断鞭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升级革新,而智慧城市的创新发展同样离不开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硬件、大数据、云计算等前言技术的驱动。
有迹象表明,AI(ArtificialIntelligence,即人工智能)正开始大力渗透到智慧城市的众多细分领域。以智慧政务为例,据介绍,迪威视讯研发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城市数据资源的共享协同,建立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和多元化服务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使“百姓跑腿”变成“数据跑腿”。
此外,虽然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5G)仍在起步阶段,但它已然成为
全球通信行业的风暴口。尚在孵化中的5G将可能使用比现有移动网络更高的频谱,因此能够提供极快的传输速度,支持更多的终端接入,以及更短的延迟时间。在物联网的基础之上,5G将扮演“万物互联”的关键载体角色,并将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石。而受制于4G网络的限制的行业,如车联网、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都将随着5G正式商用后得到快速发展。
而随着智慧城市发展进程推进,大数据的“戏码”也将增多。在基于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的背景之下,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资产。大数据资产利用的深度与广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用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