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2009年起,对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2016年初,“骗补”问题被媒体曝光后,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开展专项核查。
昨日,工信部不仅公布了针对“骗补”企业的处罚,同时还完善了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
工信部等四部委提出了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方案:
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
适当调整客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法,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准过高现象。
适当提高推荐车型目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此外,工信部还将于近日公布修订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从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和产品技术性能、质量保证能力等方面提高了准入门槛。
一些业内专家也指出,曝光、处罚对新能源汽车的“骗补”起到震慑作用,财政补贴政策的完善、企业准入门槛提高,可以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也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
建立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实时调整机制,增加车辆行驶里程与补贴挂钩的考核条件,根据技术进步和市场情况,提高补贴车型技术条件、适当降低补贴额度,促进推广车辆的应用。
“我们的补贴是直接给钱,国外更多的是退税,让政策落到个人头上而非企业头上,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建议,一个产业的发展变化非常快,政策的动态调整也应更加及时。
总体上,补贴对于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促进作用。但财政补贴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会令不少企业忽视技术进步和长期规划。
从国际经验来看,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除了财政上直接补贴,更多靠包括税收、政府采购等多措并举的方式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