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大会即将在上海召开,近日,就IEC技术标准在电缆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等相关话题,专访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郑秋。
现代社会的“血管和神经”
“如果把现代社会看成一个人的话,
电线电缆好比人体的血管和神经,用来传输能量(电能)和信息。”郑秋打了个比喻。的确,电线电缆是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凡是用电的地方,都需要用到电线电缆。
据郑秋介绍,我国的电线电缆产品按其用途分为五大类,在生活中各有不同用途:
一是裸电线与导体制品,指仅有导体而无绝缘层的产品,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的铁塔上架设的架空导线、电气设备中的母线、高速铁路线路上方的接触线都属于裸电线。
二是绕组线,是以绕组形式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感应产生电流,或通过电流产生磁场所用的电线,故又称电磁线,生活中各种电机中的线圈、手机充电适配器中使用的就是绕组线。
三是通信电缆与通信光缆,是用于各种信号传输及远距离通信传输的线缆产品,主要包括通信电缆(电话线,网线等)、射频电缆(手机里的天线,地铁/电梯里等密闭空间里敷设的漏泄同轴电缆等)、通信光缆(光纤到户的室内光缆,闭路电视用CATV同轴电缆等)、电子线缆(充电器线,HDMI高清线,USB数据线等)等。
四是电力电缆,是在电力系统的主干(及支线)线路中用以传输和分配大功率电能的电缆产品,包括超导电缆、海底电缆等。
最后一种是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是从电力系统的配电点把电能直接传送到各种用电设备、器具的电源连接线路用的电线电缆,最常见的就是家里装修用的布电线,电动汽车充电桩电缆等。
IEC标准促进我国电缆发展
郑秋告诉记者,在我国机械制造工业中,
电线电缆产业是年产值仅次于汽车产业的第二大产业。自2012年开始,我国已成为电线电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第一消费大国。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从技术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从紧跟到赶超,目前几乎发达国家大型线缆企业能够生产的各类电线电缆产品,中国都能生产,且均有工程应用。在一些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中国电线电缆产业的发展已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我国也从电线电缆制造大国成为电线电缆制造强国。”郑秋说,特别是在高温超导电缆领域,由上海电缆研究所牵头建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套50米、35kV/2000A低温绝缘高温超导电缆已成功在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挂网运行,并已连续稳定运行达3年以上,运行载流量和最大瞬时负荷电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团队正投入上海市1200米长度的超导电缆工程建设中,计划在2020年下半年实现通电,该工程将是世界范围内首个为中心城区实际供电的超导电缆工程。
郑秋表示,我国电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
IEC标准有密切关系。我国电线电缆领域的国家标准体系是基于IEC国际标准建立的。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和全国裸电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2)归口管理的288项国家标准中,140项采用IEC国际标准,占国家标准总数的50%。
“我们在制定国标时,会参考IEC的相关标准,也会基于我国线缆行业实际和企业技术水平发展情况增加了一些要求,比如对内衬层的厚度考核要求。在低压电力电缆,内衬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绝缘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由于IEC标准对内衬层的厚度不要求考核,国内在实际生产中会将内衬层厚度做得越来越薄,造成电缆产品的质量隐患。而增加对内衬层厚度的考核要求,能够确保绝缘质量,有效提高运行可靠性。”郑秋告诉记者。
郑秋表示,IEC标准对我国线缆行业的标准体系建设、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技术支撑。
开始主导IEC电缆标准工作
“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我国电缆行业在参与IEC工作中也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据郑秋介绍,近年来,依托架空导线专业领域的技术研究工作和承担IEC TC7秘书处工作,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缆所)代表中国在电线电缆领域首次主导了IEC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近两年,上缆所提出IEC国际标准提案9项,其中成功立项5项,在IEC TC7“架空电导体”、IEC TC55“绕组线”专业领域代表中国主导IEC国际标准制修订。其中大部分是将自主创新的国家标准转化为IEC国际标准,联合相应技术领域的国际专家共同起草制定。上缆所的各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化专家无论在中国标准“走出去”,还是IEC国际维护工作中,都能积极参与,为IEC各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出中国方案,分享中国智慧。
例如在SC46C领域,上缆所研究对称数据电缆测试技术团队依据IEC 61156(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系列标准,开发了CTS 650系列的数据电缆检测系统,该系统已经占据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有力地替代了国外同类产品。
郑秋说:“在对标准研发过程中,研发团队发现该系列的基准标准IEC 61156-1:2009版本中,存在着较多的错误,这不仅影响国际标准的正确性和权威性,错误的公式还会误导用户,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技术纠纷甚至经济损失。基于此,该团队向SC46C的召集人提交了一份技术文件,一共提出了30多项技术意见,并在2017年5月的工作组会议上,面对二十几位来自各个国家的专家,对这些错误逐条进行了讨论和验证,与会专家一致认可并接受所有技术意见,将在后续修订工作中予以更正。”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多年来,以上缆所为代表的国内行业专家积极、实质性参与技术对口领域的IEC国际标准化工作,不仅获得了IEC国际同行对中国技术和中国专家的认可和尊重,也为树立中国品牌、带动产品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