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
泛在电力物联网,通过与
智能电网融合,将实现电网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通过对能源系统和电力系统的全面感知,用数据驱动和人工智能的方法改变电网传统的运行模式,把电网打造成源网荷储全程在线、设备和装置全程在线、产业与生态全程在线的平等互联的平台。”5月28日,中国电科院副院长、国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院院长王继业指出。
同时,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将使电网成为能源输送和转换的枢纽、社会经济和民众需求的共享平台;驱动电网从传统的工业系统向平台型转化,支撑供给侧和消费侧连动,高效连接新能源、各类储能、电动汽车、电能替代、能效互动等元素和服务,开放共享并高效实现供需匹配。
正开展多个领域的科研攻关
据了解,自今年初国网提出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以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
为全面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国网发布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编制形成了泛在电力物联网2019年建设方案,明确了全年建设任务,涉及对内业务、对外业务、数据共享、基础支撑、技术攻关、安全防护6大方面、57项建设任务,以及省、地市、县、园区4个层级、25项大型综合示范工程。
同时,该公司制定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框架,凝练出10大科研方向,聚焦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及智能终端、物联网平台、人工智能等20余项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关键技术,以及“国网芯”、能源路由器、多站融合成套设备等10余项核心产品,集中力量开展攻关研究。其中,今年启动泛在电力物联网科技项目49个。
王继业表示:“泛在电力物联网首先是创新,再就是互联。”期间,国网打造5个源网荷储协同服务(电动汽车及分布式新能源、家庭智慧用能、社区多能供应、商业楼宇能效提升、工业企业及园区能效提升),以及5个能源互联网生态圈(电动汽车、分布式光伏、综合能效、能源电商、大数据商业化),创新开展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研制,推进不停电作业,压降停电时间。如该公司创新移动抢修app作业模式,缩短抢修到达时间,居民用户通过掌上电力、微信公众号等参与供电互动;深挖智能电表数据价值,结合配电自动化建设,大幅减少配网故障带来的停电影响。
据介绍,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将实现大量传感感知系统的全面布局,构建全新的平台,这需要突破多项核心技术。为此,目前国网正在开展的重点攻关领域包括芯片、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数据融合、网络安全、智能终端融合、新一代信息通信、能源转换、能源综合利用与优化、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等。
形成清洁绿色可持续的社会生态
众所周知,工业互联网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步骤,建设能源互联网就是实现工业互联网在电力和能源领域的连接,是能源电力体系和互联网体系深度融合形成的全面感知、全程在线、全要素互联的能源电力新业态,而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为了实现能源互联网。那么,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将给经济社会带来何种影响呢?
王继业介绍:“目前能源正向清洁、可再生转型发展,但由于新能源的随机不确定性和电网属性之间的矛盾,必须用感知、智能的方式来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消纳的问题,因此电网作为支撑能源结构转变的重要平台,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必然路径。”同时,泛在电力物联网将提升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促进社会总体能效的提升,带动绿色生态、综合能源服务兴起以及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形成清洁绿色可持续的社会生态。
此外,泛在电力物联网和能源互联网建设还将驱动产业生态发展,不仅带动电动汽车、电气产业发展,还将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5G、芯片、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核心技术融合应用,带动高科技在实体工业产业体系中创新发展。期间,电力设施将体现出多重价值,如实现环境监测、治安监测、交通监测及数据感知等。
“我们提出变电站‘多站合一’,既可以作为储能充电,也可以作为数据中心,这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对优化社会资源作出的贡献。”王继业进一步解释。
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对民众而言,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将变革传统的电网工业体系,把以供给保障用电为中心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参与感。
王继业介绍:“原来是To B,现在将向To C转变,通过电力物联网电器互联感知并提高能效,实现节能,同时,通过互动和智慧用电节约成本,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促进我国电气化水平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将使用能者和电网公司形成在线互联,实现用能方式的选择,并可以选择时间、电价、取能对象等。
也就是说,能源互联网不仅提供基础的能源供给,还将提供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用户可获得节能、能效、交易等其他价值和利益。如居民平均停电时间将缩短,居民可以通过掌上电力更加便捷地与电网互动,使电动汽车充电更加方便,并通过光伏云网使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效率提高。
目前,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研究已全面启动,试点大面积铺开。可以预见的是,这张巨大的物联网将把所有与电相关的人和物都连接起来,推动互联网向实体经济转变,影响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