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煤炭清洁化利用”再次受到关注。您对此怎么看?
李炜:推行煤炭清洁化利用,我认为观念改变需要先行。首先应树立一个认知——通过合理利用,煤炭是可以实现清洁、高效的,雾霾等污染状况也不是一味由煤炭造成。例如煤电就是保障我国电力供应的主力电源,也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通过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我们已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总量目标任务,并建成世界最大的
清洁煤电供应体系,这说明煤炭足以做到清洁化利用,是时候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了。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大力量支持这项工作。治理没有最后、只有更好。一方面,鼓励全社会的力量加入煤炭清洁化利用,说白了就是加大投资,为治理奠定资金基础;另一方面是继续加大新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尤其针对尚未治理好的薄弱环节强化力量。
记者:从企业自身来说,如何推进清洁高效利用?
李炜:目前,我们每年至少投入1亿多元,用于加大煤炭深加工力度及下游电解铝、火电厂用煤的超低排放改造。例如在前端洗选环节,我们就会提前做好产品分类工作。根据块煤、煤泥及一级、二级精煤等不同品种,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并根据不同特性指导用户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在使用中控制废气等污染排放。
记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无遇到一些困难?
李炜: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已取得很好效果。但是把企业关了,有些资产和负债却迟迟没有得到有序、合理处理。对于关停企业所在的集团公司而言,这些包袱就像是定时炸弹,不敢轻易去碰。由于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完善,公司一旦碰了很可能影响整体利润。但包袱始终是要处理的,我们也只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处置多少、先处置多少。
提高煤炭企业发展质量,我认为资产优质化是一个重要基础。只有降低负债率、减轻负担,企业才能轻装上阵、实现良性运转。对此,希望政府能加大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支持力度。以目前推行的“债转股”为例,在没有退出通道、没有固定收益的情况下,实际上还是明股实债,操作层面存在障碍,政策并未真正发挥作用。如何寻求一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金融路径,值得探讨。
记者:针对煤炭行业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您有哪些好的建议?
李炜:一是进一步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在去产能推动下,目前虽已关停不少企业,但煤炭行业整体依然较为分散,特别是单一矿井规模偏小,不利于规模效益的提升。对此,建议下一步继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尤其是煤炭企业资产重组的力度,在扩大企业规模、提高集中度的基础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甚至是国际竞争力。
二是要扩大煤炭企业有效供给,巩固去产能成果。我国煤炭种类丰富,每个煤种的特性、功能、用途各不相同。对此,建议国家在制定去产能宏观政策的同时,把相关规划或方案做得更细一点。比如能否划分不同区域、不同煤种,利用大数据工具进行详细统计、分析,让企业能够更加明确,究竟哪些品种是要“压”、哪些又是要“保”的,进而提高煤炭产品的有效供给。
同时也应适度、合理地控制新增产能,避免无序开采、无序供应的老路。在各项治理下,违规开采近年基本已销声匿迹,但随着煤炭形式有所好转,部分地区又出现了一批新的投资冲动,尤其是民间资本纷纷进入。对此,要警惕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特别是防止违规开采死灰复燃,一定要严格审批、强化监管。
三是大力推进智能矿山建设。这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在实现规模化生产后,下一步是向着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