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要和其他国家竞争,整个核电行业还是要握紧拳头,团结起来一起往前走。”3月4日,在两会现场,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原董事长
王寿君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目前在福建福清、广西防城港和巴基斯坦卡拉奇都建设地非常顺利。此外,还有像山东荣成的高温气冷堆目前也处于建设最后阶段,预计今年可以实现并网发电。
“其实,2018年我已参与签订了几个意向书,目前进展顺利,估计今明两年会有一些新的国外项目会签订合同。”王寿君说。
王寿君:现阶段,我国引进的三代核电技术项目,包括三门、海阳的AP1000项目和台山的EPR项目,都实现了发电。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目前在福建福清、广西防城港和巴基斯坦卡拉奇都建设地非常顺利。此外,还有像山东荣成的高温气冷堆目前也处于建设的最后阶段,预计今年可以实现并网发电。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核电技术更加成熟,特别是第三代、第四代核电技术,包括快堆示范项目现在也在建设之中。目前技术等条件都具备了,所以我认为今年会批一些新的项目。
记者:“华龙一号”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王寿君:不管什么技术,安全性都是第一位的,要确保万无一失。
“华龙一号”属于第三代核电技术,在自主研发的过程中,也借鉴了国外的优秀做法,比如双层安全壳,外层安全壳主要作用是防冲撞,即使商用飞机撞击也不会有问题。再比如借鉴应用了非能动系统,这个系统在72个小时内不需要人为操作,就可以满足核电循环水的需求,因此安全性很高。
另外,目前几个在建的“华龙一号”项目预计都会提前投运,这在核电领域很少见,除了上面提到的先进成熟的技术保障外,中国核电建设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原来的核工业体系,到后来的秦山、大亚湾项目,我国的核电建设队伍已经有40多年的建核电站经验了。
目前世界范围内,采用同样技术的核电项目,比如芬兰和法国的EPR项目,开工时间都比中国台山核电站早,但投产发电时间却落后于台山项目,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这样一支建造队伍。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光有优秀的管理人员、科技人员还不够,还要拥有高技术的建造队伍,才可以处理好实际出现的问题。可以说,这支“铁军”保证了中国核电站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记者:目前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契机如何?
王寿君:上世纪90年代,中核集团为巴基斯坦建设的4个30万千瓦的核电站运行得都非常好,目前是为巴基斯坦提供重要供电的电厂。
目前正在卡拉奇建设的两台“华龙一号”进展也十分顺利,都已经封顶,和国内正在建设的华龙一号项目一样,预计也会提前投运。此外,与其他意向国家的洽谈也在进行中。核电项目建造周期长、规模大,各种影响因素较多。其实,2018年我已参与签订了几个意向书,目前进展顺利,估计今明两年会有一些新的国外项目会签订合同。
记者:如何进一步降低核电站建设成本,提升其经济性?
王寿君:核电站建设前期投入成本很高,但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目前,核电站使用寿命已经从40年提高到了现在的60年,寿期延长后,平均成本也相应降低了。另外,近些年核燃料等配套所需成本也在不断地降低。目前,在煤电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核电在价格方面具备了明显的竞争力。
记者:您如何看待核能供热的前景?
王寿君:2017年年底,我们利用先前的实验堆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实现了院内核供热,目前我们也在其他地区看厂址、谈合作。
我觉得核能供热的主要问题是价格,如果核能供热可以有政策支持,与燃气、燃油供热价格相当,可以推行得更好。
记者:近几年国内核电遇到“消纳”问题,未来会如何?
王寿君:前几年,我国能源过剩的情况确实存在,像弃风弃光等,但从2017年第四季度,尤其2018年开始,情况逐渐在好转。上面我也提到,今年国家会批一些新的核电项目,因为核电站建设周期在60个月左右,如果现在还不建的话,未来能源供应紧张时,核电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出作用。
记者:您如何看待“两核”重组对整个核电产业发展的影响?
王寿君:核工业本身并不是一个纯市场性的行业,也不是自由竞争的行业,整个产业发展的前提是保障核安全,需要完整的能够保障核安全的主体。从管理上来说,核电产业本身规模不是很大,“两核”合并后员工规模也不到15万人,再加上其他企业的话,总共也不到20万人,在中央企业中也属于中等企业,不存在管理困难的问题。
另外,我国要和其他国家竞争,整个核电行业还是要握紧拳头,团结起来一起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