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建设变电站和高压线?
发电厂发出的电,不只是供应电厂附近的用户使用,还要传输到不同的地方,满足各类用电需求。电需经过
变电站升压,高压输电线路输送,变电站降压,配电站配送,才能传送到千家万户。
2、变电站能远离商业区、居民区建设吗?
在用电高峰期,有的用户曾遇到过停电的情况,导致电脑、空调、冰箱等电器无法正常运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变电站的供电半径和容量有限,当一个片区的负荷增长速度较快,用电负荷超过片区内变电站变压器容量所能承受的限值时,就会发生变压器跳闸或烧坏的情况。
在城市负荷密集区,1个110千伏变电站的供电半径一般在1.5千米左右,超过这个范围就可能导致电能质量下降,电压不稳。打个比方,这就像社区的居民多了,公交公司就会在附近增设公交车站,满足居民出行。随着城市的发展,当现有的变电站无法提供足够的电,就需要在商业区、居民区附近建设新的变电站。
3、变电站发出的噪声是怎么回事?
变电站的噪声以中、低频为主,主要来自主变压器、冷却风扇等设备。为降低变电站投运后的噪声水平,投运的变电站采取了一系列消音、吸声、隔音等降噪措施。
※采用最优的变电站平面布局;
※对露天变电站采用隔声屏,封闭、半封闭等措施。选用油浸自冷冷却方式,避免风机和循环泵的噪声;
※在主变底部垫减振橡胶垫,使刚性连接变为有缓冲垫料的连接,减少固定振动,可降噪声2~3 dB (A);
※排风机采用低噪声风机且风口向下的方式等,内墙贴泡沫玻璃吸声砖,或加装吸声板。
大量实测资料表明,我省绝大多数变电站产生的噪声影响不大,满足国家环保要求。
4、变电站和高压线建设时采取了哪些环境保护措施?
变电站和
高压线建设越来越注重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不断采取新的环境保护措施:
(1)采用气体绝缘封闭式组合电器(GIS)设备。GIS设备采用了气体绝缘介质,其外部由金属密封,就像给高压设备罩了一个防护罩,可以有效地控制高压设备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强度。
(2)新建的城市变电站大多为室内式变电站,由于墙壁已经大大屏蔽了工频电场、磁场,室内式变电站外的电场和磁场强度已经非常小。
(3)提高输电线路对地高度,采用新型导线降低导线表面电位梯度等措施大大抑制电场和磁场强度。
(4)结合周边环境,通过增设屏蔽线、种植适宜植物等方法起到屏蔽电场强度作用。
5、距离高压线多远是安全的?
人们常常会误认为,只要不碰着高压线,就不会触电。实际情况是,即使不碰着高压线,在一定距离以内,也会有触电危险。为防止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的危险,需要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称为安全距离。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293-201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的要求,城市架空电力线路接近或跨越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为: (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
线路电压
(千伏) <1 1~10 35 66~110 220 330 500
安全距离 1 1.5 3 4 5 6 8.5(米)
6、高压线会给临近的建筑物引来雷击的危险吗?
有人认为,变电站和电力线路有高压电,会诱发雷击,这是一种误解。变电站和电力线路在设计、建设和运行中都有严格的防雷要求,设有专用的避雷器。由于电力线路的铁塔塔身较高,当有带电云团经过电力线路时,云团电荷可以通过避雷线安全引导进入大地,起到防雷作用。不仅不会给临近的房屋引来雷击,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保护伞”。
7、在高压线附近为何有时会听到“嗞嗞”声?
在高压线附近有时会听到“嗞嗞”的声音,很多人以为是高压线漏电引起的,其实这种情况是由电力线路附近空气发生电离,形成电晕放电产生的噪声。电晕放电既不会形成电弧,也没有火花,它只是在导线比较尖的地方发生,并不会击穿空气,对人或物体没有影响。
在晴好天气时,交流高压线的可听噪声较小,与背景噪声水平相当,一般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大雨天气时背景噪声很大,电晕噪声也不明显。在小雨或者大雾湿度相对大、背景噪声较小时,高压线“嗞嗞”噪声才较明显。
电力线路在投运一段时间后,由于导线毛刺减少,这种现象会减少。大量现场测量的数据表明,高压线电晕可听噪声大都符合我国噪声标准。
8、电磁感应与核辐射有何不同? 电磁感应≠电离辐射
电磁感应与核辐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公众有时容易混淆,产生误解。
核辐射属于电离辐射,是指来自于原子核的辐射,通过射线辐射能量。对人类造成影响的核辐射主要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和中子等。
电磁感应属于非电离辐射,电磁感应是指,由于电压和电流的存在,在变电站或输电线路附近区域感应形成电场和磁场。电磁感应不属于电离辐射,也不同于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如日常接触的手机、电脑、微波炉等)。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工作的频率为50Hz,其周围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只有感应场。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包括电磁感应在内的非电离辐射,能量很低,不足以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人们大可放心。
9.为什么不用担心高压线的电磁感应?
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很广,《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是从1Hz到300GHz,跨越1 1个数量级,人们通常将50Hz/60Hz频率称为“工业频率”,简称工频,其特点是频率低、波长长。我国输变电设施的频率为50Hz.属于极低频范围,其波长为6000千米,输变电设施的尺寸远小于这波长,构不成有效的电磁能量辐射。实测数据表明,110千伏、22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场、磁场随距离增大衰减迅速,边导线5米处已远低于国家标准,距离设施30米以外降至与一般环境的水平。
10.住宅小区附近的变电站和高压线有“辐射”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不应在工频电场、磁场行业标准中使用“辐射”二字,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称之为电磁感应更贴切。
人类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感应。我们平常接触到的太阳光、家用电器,也会发出强度不同的电磁感应。“电磁感应”一直被人们误读为“辐射”,甚至等同于“核辐射”。输变电设备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的就是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电磁感应是一种极低频率的电磁场,我国普通输变电设备的频率是工频50Hz,属于极低频,其电磁波空间传输能力差,所产生的电场、磁场随距离增加而急剧衰减, 一般变电站围墙外、电力线路走廊外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能符合国家标准,而且远远低于标准限值。
11.常年在变电站和高压线附近工作生活的电网员工,是否有健康的困扰?
卫生、环保部门以及电力系统均曾对长期近距离受变电站和高压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影响的输变电设施操作员、维修工等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没有发现任何因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致病的案例,充分说明了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的安全性。
广东很多城市的供电局办公楼和变电站相邻,电网员工就在这些大楼里日复一日地工作。每天在变电站工作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没有什么恐惧,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中穿了什么神奇的防护服吗?事实上变电站的工作人员穿的工作服,并不是辐射防护服,只是普通的纯棉工作服。
12.临近变电站就不安全了吗?
变电站内部设备产生的电场、磁场强度在几米之内快速衰减,栅栏、围墙外1米与背景水平(建之前的电场磁场水平)无异,从防护工频电磁、磁场的角度,至今我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没有对变电站与民宅的距离作出限制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