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电电机继成功产出世界首台单机容量最大
水电机组精品座环后,又成功攻克了水轮机关键核心部套导水机构的加工制造及整体装配难题,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百万机组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同时也是以哈电为代表的民族制造企业向世界水电 ‘无人区’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机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成平在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白鹤滩100万千瓦水电机组首台导水机构验收仪式上说。
10月27日,由
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电电机”)设计制造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白鹤滩100万千瓦水电机组首台导水机构在业主、监理等多方的见证下,顺利通过中国长江三峡集团验收。验收结果表明,导水机构各项关键尺寸及技术参数均符合合同、设计图纸及技术规范的要求,全部达到精品标准。
掌握百万机组自主研发关键技术
哈电电机从2007年开始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科研攻关的勇敢探索;2012年,肩负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攻关的重任,对白鹤滩水电机组科研项目开发的全力以赴。直至2015年,凭借技术优势成功中标白鹤滩右岸电站单机容量100万千瓦共计8台套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如今世界首台百万机组导水机构顺利通过验收。
白鹤滩电站机组为中高水头、中低转速、大型混流式水轮机发电机组,具有运行水头高、变幅范围广、结构外形尺寸巨大等特征。在研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改善机组高水头运行的稳定性,又要兼顾低水头出力发电的要求。围绕这一技术特性,哈电电机白鹤滩项目水轮机设计团队以水轮机结构型式、重大部件结构创新为课题,进行了科研攻关,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实现了技术突破。
导水机构是水轮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之一,是运行中控制进入机组水流方向和大小的装置,对整个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提高水轮机的综合性能,设计团队对导水机构顶盖进行了优化设计,将顶盖的重量由原设计的420吨减轻至380吨,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重量减轻可能导致刚度下降,顶盖在不同工况下变形量的大小不能保证,这将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如何攻克这一技术难关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拿出完美方案,设计团队通过多轮次参数论证、方案比选、技术问题攻关,对每一个尺寸、每一处细节都孜孜以求期间与工艺、生产、质检人员多次地交流探讨、严谨分析,最终决定在白鹤滩项目的顶盖上首次采用“封闭箱型双法兰结构”,在减轻整体重量、加强整体刚度的同时,也解决了后续生产制造中的难点问题,使得哈电电机的设计、制造水平与三峡集团要求达到完美契合。
白鹤滩项目水轮机主任设计吴继兵介绍说:“为增强机组整体的安全性能,设计团队对导水机构的导叶保护装置,即剪断销、摩擦装置、限位块三道防护同时进行了优化。同时,在导叶上端首次设计出的导叶轴肩密封,也将在机组正常停机时,保证导水漏水量上起到关键性作用。”
打造新时代大国重器典范
将白鹤滩工程打造成为新时代大国重器典范,是每个哈电人心中不变的目标。哈电电机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贵多次到生产现场指导工作,并指出要按照“七个零”要求做好每一项工作,坚持精益求精,以精品机组回馈三峡集团对哈电的支持和信任。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从项目研发设计,到重要部件的生产制造与攻关,迎来了导水机构的装配。
白鹤滩导水机构由7300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装配完成后的导水机构高近8米,最大外圆直径13米,总重量达830吨,其中最大的难点,莫过于顶盖的吊装。由于顶盖的尺寸和重量过大,需要两台200吨吊车使用3个主钩协同作业才能将顶盖平稳起吊,移动到插满24个导叶的预定位置正上方,先垂直落在4个同步油缸上,然后再利用油缸实现同步起落,这是个不小的挑战。
预装当天,所有生产人员按照计划方案执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严谨操作,最终白鹤滩顶盖一次性吊装成功。现场所有人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两台吊车的操作者也在十余米的高空中为彼此竖起了大拇指。
精细过程中的一小步,就是迈向精品结果的一大步。导水机构的验收结果表明,无论是顶盖、底环的同心度尺寸,顶盖、底环、控制环合缝面间隙尺寸,还是活动导叶的端面间隙尺寸、立面间隙尺寸、导叶开度等各项关键尺寸全部符合合同、设计图纸及技术规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