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宁夏,洁净的空气一直是这片土地自豪的名片。然而倚重倚能的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居民呼吸的空气和洁净的蓝天。
宁夏2014年、2015年PM10年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增长20.6%和21.8%,连续两年未完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考核任务,2016年,中央第八环保督察组要求宁夏下大力气,彻底整治,就从淘汰市区155台套燃煤锅炉开始。
拥有相同目标的人一定会走到一起。2017年7月,中国
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赵建国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银川市委书记姜志刚达成一致意见——依托城外灵武发电公司的充沛热源,在2018年底实现向银川市
长距离集中供热,早日实现城区无煤化供暖。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公司履行央企责任,体现华电担当。全国首家采用百万空冷机组供热、长距离、跨黄河、大温差热泵技术的银川“东热西送”智能化集中供热项目迅速启动,全体供热建设者踏上了一条新时代的民生“长征路”。
飞夺泸定桥
将温暖从热源点——华电灵武电厂送到银川市区需要敷设长达46公里的长输管网,加上城区主、支线,供热项目一年内需要敷设共计217.7公里的供热管道,需要完成包括河流、铁路、桥梁、高速公路在内的53处大型穿越点施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供热建设者们牟足了劲向前冲,他们要攻破的第一道关卡,是天堑!黄河滚滚,横亘在长输管线的必经之路上,如何把清洁的温暖送到对岸的百姓身边?
河上架桥的方式几经讨论,终被否决,穿越黄河的唯一选择只有盾构,泥水平衡。然而,业内预测的18个月工期却卡住了温暖之路的“脖子”,为实现2018年底供热目标,“穿黄”必须在10个月内完成。
黄河卡住了温暖之路的“脖子”,怎么办?2017年10月,华电宁夏公司提出发扬红军“飞夺泸定桥”精神,全力突破工期瓶颈。多路人马分赴全国,实地调研,反复比选,最终确定了“河西”“敞开式”“整体始发”的新方案,将18个月的工期成功缩短至10个月。
2018年1月18日《人民日报》发出“国产首台穿越黄河供暖管道盾构机长沙下线,创盾构机研制最快速度”的消息,打破了同类型、同尺寸盾构机6个月建造周期的瓶颈,是国产首台穿越黄河供暖管道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
“华电银川‘东热西送’集中供热工程,‘初心号’盾构机始发,启动!”3月27日,供热项目节点工程“穿黄”隧道盾构机正式始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8月7日,在地下连续掘进133天的“初心号”长龙顺利穿越黄河,与地面已经架设好的“管线长龙”胜利“会师”。隧道比计划提前15天贯通。从“三九”严寒战至“三伏”酷暑,9个多月的艰难坎坷、不懈努力,日夜坚守、众志成城。从滚滚黄河正下方穿过,供热建设者们铸成了银川百姓获取温暖的通道。“初心号”24小时掘进32米的纪录,更是刷新了中国泥水盾构单日掘进速度纪录。
艰辛“过草地”
“三难”!党史专家石仲泉曾这样总结红军长征过草地时遇到的困境,“泥沼难、下雨难、过河难”。银川供热项目城区施工也在6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不间断的“三难”考验。
地下环境如“泥沼”。经过46公里的长输管线,供热管网进入市区后按规划分为“两横三纵”,需要在5条主干道路面下方敷设。各种地下设施交错繁杂,供水、排水、燃气、电力、民用通信、国防光缆、广播电视等不同走向和高度的管网在狭小的空间里纵横交错,老旧失修的设施脆弱不堪,离开承托便会有开裂、崩解的危险。然而,供热项目供、回水两路主管就是要在这些管网的下方开展吊装、对口、焊接、探伤、补口作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一系列影响,陷入拖慢工期的“泥潭”。
“雨季”施工守防汛。2018年夏天,银川地区先后经历了3轮强降雨天气,局地出现特大暴雨,7月22日至24日的降水过程刷新宁夏气象观测记录极值。23日,央视报道银川市区多处路段积水及膝、山洪至水库溃堤的新闻。正在进行管网敷设的供热项目也遭受了强降雨的侵袭。当时的城区管网施工正处于“冲刺”阶段,数公里的沟槽内遍布着抽水设备,管道焊接工作不得不在“移动防雨棚”下进行。突如其来的百年一遇大雨给供热作业面安全和施工进度带来了严峻考验。在华电宁夏公司的超前部署下,全体供热建设者本着“雨前就要准备,险情就是命令”的原则,按照预先制定的《雨季施工安全措施》,跟踪天气,严密检查、配备各项应急物资,通过人员的充分调度和防汛物资的高效运转,有效杜绝了因降雨导致的不安全事故。
交通“激流”难“过河”。为保证覆盖面积,对所有“小锅炉”进行彻底替代,供热工程“两横三纵”管网所要经过的5条城区主干道囊括了银川市兴庆区的绝大部分面积。很多学校、小区、商铺和公共建筑的进出口成了管线施工必须经过的地方。穿行不息的车流和人潮就像湍急的河水,渣土车难进现场、沟槽无法满足放坡条件、起重机没有作业空间、路口穿越时交通封闭难以审批……一道道汹涌的“巨浪”考验着华电
宁夏供热人。
华电宁夏公司组织成立“前敌指挥部”,将决策反应时间缩短到10分钟内。定措施、做方案,领导“到一线去”,建设者们“挽起裤腿”,利用几近极限的狭小空间,想方设法地“趟人河”开展施工作业。高效运转防汛物资,多路并进,虽危机重重,却化险为夷。
9月12日晚10点,城区“两横三纵”21900米主管线正式宣告贯通!历经这场管网敷设攻坚战的华电供热人,成为了对攻关拥有成熟经验,对目标怀着执着追求,对逆境保持强大毅力的精英团队。
合力“爬雪山”
“东热西送”项目除了长输管线和城区“两横三纵”,还有28条支线、30个供热中心站和其下辖攻击108个末级换热站。这里是供热的“毛细血管”、智能热网的“神经末梢”,是华电清洁热能跨越漫漫征途进入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末级网的调试运维工作被大家比喻为万里长征的“爬雪山”。
支线管网的施工许可迟迟得不到批复,供热项目的支线施工自5月中旬开始“先批先建”,到8月才获准全面铺开。而各级换热站在8月才由政府向华电移交,过程中阻碍重重,“攻关”中充满了“公关”,仅是老旧锅炉房的入场许可就让市场开发人员与调度运维人员“跑断了腿,磨破了嘴”。
“原来在泳池中游泳,如今在大海中;原来在体制内工作,如今在市场中开拓”,华电宁夏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厉吉文在供热工作调度会上要求,“统筹决策务必做到科学迅速,举措落实务必‘一竿子到底’,责任压力务必传导到位,全面保障供热目标顺利实现。”
集中优势兵力,才能走好“万里长征的最后一公里”!为全速推进工程建设,华电宁夏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昼夜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协调解决施工问题。公司全体干部职工放弃中秋、国庆佳节和周末休息,全力以赴奋战在供热一线。国庆期间,供热管线上,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红旗飘扬,20余支施工队伍,千余人共同身处供热工程“最后一公里”的攻坚战。
新婚的妻子告别丈夫,远赴广东催货,以实际行动度过一个别样的蜜月;初为人父的爸爸,还没亲几下粉嘟嘟的儿子,在工地一干就是三个多月;远在山东的老人一年多没看到儿子,他在电话里说太忙了,工程胜利竣工了他就回家看妈妈;没有时间谈恋爱,整天在现场跑的他说,等咱华电的热温暖了银川,还愁好媳妇不找不门来?
2018年的供暖季是“东热西送”项目的第一次大考,为了让热用户家中温度稳定、怡人,末级网的检测工作早已在基建期提前筹备,而注水打压、循环清洗等运维工作也在各段管网陆续贯通的第一时间迅速开展。
国庆佳节,46公里长输管线全线贯通;10月10日,城区“两横三纵”主管线全部完成注水打压,全网进入最后的设备安装阶段;10月15日,各中继泵站设备系统调试就位,各段开启冷态试运行。10月25日,全系统启动,带着华电温度的滚滚热源,穿越黄河,温暖塞上。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华电宁夏公司大力推进绿色华电发展,为美丽宁夏、美丽中国建设添一抹绿色,增一份责任。银川“东热西送”项目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供热效率高,可替代城区小锅炉155台套,每年可减少城区燃煤量13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1.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2万吨、烟尘排放3.5万吨,对于优化银川市供热结构,改变当前“区域分散、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供热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塞上江南的银川大地,一定会天更蓝、水更清,百万市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