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于中国改革开放前哨,崛起于宁波300里黄金海洋线上的国电
北仑发电公司,历经30年风雨沧桑,以524万千瓦装机累计发电4814亿千瓦时的优异成绩,在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书写着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的壮丽篇章。
扬帆启航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而北仑发电公司的建设与发展,透过每一个重要时刻,为其标注着鲜明的印记。
1983年12月16日,浙江宁波北仑算山,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山丘,突然热闹了起来。一列车队在路旁停下后,走下一群人,他们脚步匆匆,很快围成一圈,取出随身携带的一张图纸,一边用手指在上面比划着,一边眺望不远处那一片滩涂,还有更远一点儿的大海,原来他们正在为北仑建设大型电厂选址。
1984年,一座20世纪最大火电厂的选址终于尘埃落定。
这一年,还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那就是国家批准电厂首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这是中国电力改革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开放的中国,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也注定一个非同寻常的“北电故事”,正徐徐开启……
1988年1月5日,一期工程2台60万千瓦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正式开工建设。从此,杂草丛生、鱼虾沉浮的滩涂,矗立起主厂房、烟囱和输变线,改革的春风让这片大地焕然一新。
这一年,徐仲雄正好24岁。高中毕业干了7年的锅炉检修,凭着出色技能,他从邻近电厂调入正在建设中的北仑发电公司,担任检修部热机班班长。“那可是当时全国最大火电厂的第一任班长!”回想起来,徐仲雄还是很自豪。
日本、德国、法国,按照世界银行贷款协议,机组主设备必须全球招投标。“那时候60万千瓦机组谁也没见过,设备指导手册全是厚厚的英文版本。班里都是刚跨出校门的学生,还没摸过设备呢,一切都必须从零开始!”徐仲雄一头扎进生产现场,白天熟悉设备,晚上回家背单词,不懂就向外国专家请教。
1号机组从设备安装到分部试转,从联锁试验到投产发电,很多像徐仲雄一样的技术人员,常常加班延点,没有经验,但是有勇气、有信心。就这样,机组开上去了,徐仲雄也变成了“一专多能”的锅炉班长。事实上,从那以后,北仑发电公司的技术员也逐渐学会了驾驭“洋设备”。而徐仲雄经过30多年的历练,成长为国电电力首席锅炉技师。
1991年10月和1994年11月,北仑发电公司一期两台60万千瓦机组相继投产,从此,浙江电网迈上了大机组、大电网、超高压、自动化的新台阶,这是
浙江电力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电力史上一个标志性的时刻!
逐梦前行
历史翻到2000年的9月,二期工程3台60万千瓦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建成投产。时任浙江省省长的柴松岳,在二期工程竣工和5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的庆功表彰会上,亲自为功臣集体和个人授奖。
东海岸边,一座3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燃煤电厂拔地而起,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火电厂。
“一、二期全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先进的设备,一流的管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打造国际一流电厂奠定基础。”项岱军,浙江青田人,一辈子和电力打交道。从北仑发电公司运行操作员,到运行部主任,如今就任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项岱军把人生最好的时光,留在这片土地,也亲身感受着这块土地孕育的强大能量。
“有时,一个人走在厂区的林荫道上,望着一字排开的雄伟厂房,纵横交错的输变线,内心会涌起莫名的感动。”其实,和项岱军一样,30几年一直在北仑发电公司默默奉献的职工,几乎占了一半。青春懵懂的时候,他们怀揣梦想,从校园走进厂区。30年后,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皱纹,让他们两鬓增添白霜,但他们依然无怨无悔,一如最初的日子,在忙碌中坚守,在坚守中超越,因为他们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勇争一流的精神气质。
2003年,北仑发电公司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八的装机容量,年发电量超过全国百分之一。2004年发电量突破220亿千瓦时,再次刷新年发电量纪录。
“当时,浙江省亮起的每五盏灯,就有一盏是北仑发电公司点亮的。尽管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电源,但如何减少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北电人思考的问题。”项岱军如是说。
日历定格在2004年11月18日。这一天,总投资11.5亿元的5台60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硫工程,正式动工建设;这一天,550万宁波人民奔走相告,为家门口的火电厂,自发自主地实施国内最大规模的“蓝天碧水”工程。
环保上的先行一步,为北仑发电公司的未来赢得广阔空间,而踏上“绿色能源”发展之路的步子,也愈发从容坚定。
搏击潮头
2009年6月2日8时26分,“第二台百万千瓦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时任北仑发电公司总经理的韩大卫语音未落,现场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红色、蓝色、白色、黄色,不同色彩的安全帽,代表着安装、调试、监理以及业主方的参建者,他们互相拥抱,紧紧握手,很多年过半百的建设者,眼里闪着激动的泪光。
就在这一片荒滩野涂,建起了一座7台机组、总装机容量500万千瓦、年设计发电能力达到275亿千瓦时的火电厂,其装机规模再次位列全国第一。
周江,浙江象山人,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1988年,周江一到班组,师傅就告诉他,“咱们这里将建起中国最先进的火电厂。”
2006年,小有名气的他担任三期工程惟一一位焊接项目技术主管。从亚临界到超超临界,从6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设备的蒸汽温度参数大幅提高,重要高温部件需要大量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怎样做最安全、最经济?周江的心里也没底。
工程建设的3年里,周江写下542篇日记,清晰地记录着自己对金属监督工作的所思所想。两台百万千瓦机组投产后,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而周江管理的两台锅炉近12万个焊口,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9.2%,运行9年无一泄漏。
浙江省
电力建设先进个人“三等功”、浙江省岗位技术能手、电力工业无损检测敬业金质纪念章,荣誉记录着周江的人生轨迹,而他觉得最引以为傲的就是,现在只要有人提及北仑电厂的百万机组,他就能告诉对方:那里的每一道焊口,都有他的汗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身处浙江大地,北仑发电公司对“绿色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
2007年7月,脱硫改造工程全面建成投产,成为宁波生态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
2009年9月,两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投产发电,同步实现脱硫脱硝,成为当时新建电厂环保典范。
2014年6月,作为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项目,5台60万千瓦机组完成脱硝改造。
2017年6月,北仑发电公司机组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仅为18.2毫克/标立米、38.2毫克/标立米、2.5毫克/标立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一期两台60万千瓦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不仅指标达标,综合厂用电率还降低了0.22%,每年至少可节电1188万千瓦时,实现环保和节能“双赢”。
2018年6月,一期机组完成综合升级改造,机组安全、环保、经济等性能明显提升。
2013年7月,中宣部和国资委组织“走进新国企——绿色发展国电行”的专家学者和20多家中央媒体记者,从北京到北仑,一探究竟。《人民政协报》记者陈建萍在报道中写道:“走进北仑发电公司厂区时,闻不到异味扑鼻,只有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甚至还看到宁波市北仑港工业旅游基地的牌子。”
2017年10月,来自阿尔及利亚、贝宁等8个非洲国家的25名研修班官员,到公司参观学习。整洁的设备、高效的管理、领先的指标,让官员忍不住拍照留影。他们说,真希望自己的国家也能建一座和这里一样的美丽电厂。
东方风起,洋溢春天气息。三江潮涌,吹响奋进号角!30多年的难忘岁月,也许只是人生长河的一瞬。放眼未来,改革的浪潮必将滚滚向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北仑发电公司这艘满载希望和梦想的航船,一定会劈波斩浪、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