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9月5日,
北京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智慧工地建设运行中心班组长李聪坐在电脑前,突然弹出的对话框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来,有人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帽进场被打了“小报告”。这条违章信息在10秒之内自动发给了监理负责人,并同步告知当事人。当事人收到信息后立刻整改,并进行线上反馈,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就实现了闭环处理。
如此高效地对现场人员违规行为进行纠偏,得益于北京经研院研发的可视化智能安全管控平台,它还有一个更接地气的名字——— “
智慧眼”。
“电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一直面临着工程现场多、风险隐患多、管理人员承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一圈检查下来又忙又累不说,效果还不理想。”谈及过去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工作,北京经研院数据中心副主任耿军伟一肚子苦水。2014年,他和3名同事负责5个输变电工程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要想保证每个工程逐一检查,至少要开车200千米,一般在路上的时间就超过了3个小时。到达现场后,对发现的违章行为现场指证,最多停留1小时左右,就必须赶往下一处。“有了‘智慧眼’,省时省心多了,巡检效果也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尝到甜头的耿军伟忍不住为这项“黑科技”点赞。“智慧眼”可对施工现场进行24小时、360度全景监督。平台系统通过实时传输,对现场作业的施工环境、工作内容、安全措施等进行完整展现,利用违章行为的智能识别、主动报警和记录日志等功能,确保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对施工现场情况了如指掌。
“智慧眼”运用后,各级管理人员规范管理,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显著改进,习惯性违章、管理性违章明显减少。截至目前,“智慧眼”已经覆盖主网、配网、技改、用户等工程485项,涉及人员1735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