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宣城市近郊古泉境内,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负责建设管理的
古泉换流站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项目建设者们错时施工、挥汗如雨,各项工程都在有条不紊向前推进。这里就是一举创下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四个“世界之最”的工程终点站———±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
近日,笔者走进这里,了解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横跨东西的“电力天路”
“这边是我们的主控制楼,整个工程投入运行后,负责设备的监控和运行。”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笔者首次走进了±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的施工现场,看到了林立的铁塔、纵横的电线、简洁大气的主控制楼、神秘的高低端阀厅……“古泉换流站主体工程于2016年10月开工,目前除关键电气设备正在进入最后安装外,其他辅助工作已全部完成,整个工程进入了关键的攻坚期。”古泉换流站业主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刘超告诉笔者。
据介绍,昌吉-古泉±1100千伏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起于新疆昌吉换流站,止于宣城市境内的古泉换流站,线路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六省(区),全长3319千米,输送容量120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该工程于2015年12月28日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动态总投资414.5亿元,计划2018年底建成投运。该工程的建设是落实国家能源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新疆能源基地开发,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华东地区电力可靠供应,拉动经济增长,引领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华东地区输送电量660亿千瓦时,减少煤炭运输3024万吨,减排烟尘2.4万吨、二氧化硫14.9万吨、氮氧化物15.7万吨,这将有力促进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
首创“智慧工地”建设
“工程建设鼎盛时期,现场有2000多人并肩作战、同时施工,所有的运行状况都可以通过视频监控调节,随时随地了解工程建设情况,非常方便。”刘超介绍道,在古泉换流站的建设过程中,首创运用“大、云、物、移、智”技术手段,结合现场实际,自主研制并投入使用“智能工作牌”“大型施工机具GPS定位系统”“微气象站”等科技成果,打造“智慧工地”创新管理模式。
笔者也有幸见识了这套“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只见电脑上一个个施工现场呈现在眼前,工作人员只需动动手中的鼠标,所有项目工地的施工情况都一目了然。即便负有监管职责的相关人员出门在外,也不用担心———打开智能手机,同样能接入这个监管平台。“监控探头可以360度旋转覆盖工地大部分范围,还可以30倍变焦查看局部细节。”“施工中,我们还首次创新运用BIM技术对主控楼区域内外场地布置和落地式双排外脚手架的搭设方案进行设计,并利用三维信息模型现场指导施工与交底。”李康伟表示,换流站的施工建设涉及面广、错综复杂,大到林林密密、错纵复杂的钢筋绑扎,上千道模板交接缝的拼接,小到每颗螺丝钉的安装考究、每组关键数值的控制复测,换流站的建设正因为借力“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工程项目的24小时监督新模式,才得以提高工程在建项目的安全性。
打造“精品中的精品”
大范围、大容量的能量调度,对电力系统是个巨大的考验,也对终端换流站的技术标准提出了极高要求。作为目前全国范围内电压等级最高的输电线路,任何一种尝试,都是对电力行业特别是输电技术的积极探索。用建设者自己的话说,通过观看古泉换流站智慧工墙上一幅幅展板介绍,如同翻开了一部世界电力史上的大百科全书,从能源结构到电力发展,从交流输电发展到直流点对点输电,直流电压从100千伏、500千伏发展到800千伏、1100千伏。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直流发展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特高压这一品牌。”古泉换流站项目经理刘宝宏如是告诉笔者。
在古泉换流站建设现场,项目主体之一———户内直流厂正在紧张施工。建成之后,这将成为世界电力行业中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除了施工,我们在设备的选取上也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刘宝宏介绍。古泉换流站采用的6英寸晶闸管,是目前最主流的换流器件,单晶闸管耐受电压7200伏,电流由5000安提升到5455安,单阀晶闸管数量由60个增加到95个。与古泉站同期建设的2×300兆乏调相机也是目前国内第一批建设投产的调相机工程之一。
古泉换流站业主项目部每月都会评选一次“工匠之星”,每一名当选者都无愧于这个称号。土建B包项目部陆文明面对连续雨天造成主体施工道路不通困难,挖掘作业点,采取零星施工模式,及时打通场地道路动脉。土建C包项目部木工班长郑安平参与过10多项精品工程建设,木料下料、龙骨安装、防火反腐处理、油漆粉刷等各个环节精益求精,将木工手艺每个环节做精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