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电力媒体聚焦 » 正文

对话海上风电:成本到底应该怎么降?

日期:2018-09-07    来源:能见App

国际电力网

2018
09/07
17:4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盐城市人民政府 绿色智慧能源 中国能源研究会

  由中国能源研究会指导,盐城市人民政府与远景科技集团共同发起的“2018盐城绿色智慧能源大会”,于2018年9月6日-7日在江苏省盐城市举办。
 
  本次大会主题为“创新、绿色、智慧、共享”,致力于打造智慧能源领域全球权威会议。大会特邀智慧能源领域40+国内外权威机构、500+智慧能源企业、50+合作媒体、1000+参会嘉宾齐聚盐城,共同探讨智慧能源现状与未来。能见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在海上风电发展及产业链分场会议上,最后压轴的是对话环节,对话环节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李俊峰主持,对话嘉宾有:
 
  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谢长军
 
  丹麦驻华大使馆能源参赞 安瑞;
 
  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吴启仁;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褚景春;
 
  远景能源海上产品线总经理 谢德奎;
 
  全球风能理事会中国区首席代表 乔黎明;
 
  英国Tekmar集团亚太区总经理 华轶;
 
  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工程院院长戚海峰。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李俊峰):下面是对话环节。我们有请安瑞、吴启仁、褚景春、乔黎明、谢德奎、华轶、戚海峰。
 
  我们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用什么样的办法能把海上风电的价格降下来,降成本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刚才丹麦的安瑞讲的非常好,有六大块降低成本包括招投标等一堆的政策,我们看看哪些方面可以做下来。
 
  第二个,我们说海上风电可以多,可以好,不能太快,不能省,多快好省在海上风电里面不起作用,海上风电怎么稳定发展海上风电,我们要用四个字什么东西?好肯定要保留,快也值得保留,多也值得保留,但省是不行,快,怎么快大家琢磨琢磨怎么来推进海上风电的有序发展。
 
  还有一个解决接触系统要好好讨论一下,刚刚看到黄总做了一个很绚丽的介绍,你们海上那个送输工程很漂亮,夜间还有灯光之类的,投资很大,这一块能不能让电网,南网或国网,如果来咱们一起讨论讨论,有没有可能把这一块的基础设施建设,关于海上风电的基础建设大家好好讨论一下,特别是丹麦,要介绍介绍欧洲的电网在提供海上风电并网系统的经验,可能要多说两句,到底做哪些工作,我记得十年多年的时候,我们到欧洲看的时候赶上海上风电系统建设。问问丹麦做的怎么样,这些东西准备好。等一会我们要好好讨论一下,包括全球风能理事会的朋友,请你介绍介绍国际上怎么降下来。先从安瑞开始,从欧洲的经验不仅仅丹麦,海上风电的成本这几年通过哪些措施降下来了,你可以简单把你说的六块采取什么措施说一下。
 
  安瑞:我认为,最重要一点或者说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确保我们的这个投标方更为透明,我们不可能实现这个价格下降,如果没有竞争的话是实现不了,我们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前期调查有很多时间,对我们开发方好耗时、耗资金他们去评估才知道是否有机会参与到项目投标。
 
  我不确定你刚才说的六个措施是什么,但是前期的调查是第一个,可以帮助我们降低前期一些成本的。我们要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环境,让我们的开发方能够获得更有低成本融资成本,那这样的话,他们能够基本上确认营收的情况,知道电网一些价格,他们在一开始前面10-12年他们就知道原先电网的价格是多少,这样的话后期在运维上才会有更大的容易度。
 
  主持人:三峡是做这个大水电起家的,这几年开始关注风电的事情,你们是怎么控制成本和提高质量在海上风电采取了哪些措施?
 
  吴启仁:我们三峡就是说如何降本增效一直是我们思考的话题,分成三个阶段,一个在规划选址,通用不久我们这个数据还在摸索前面那个阶段对厂址的选择一定要准,如果说这个底都没有摸的话,对我们后续这个风机的选型是无从谈起,另外在规划阶段的时候地质跟我们其他的资源结合起来的话,对风机的基础的选型也是密切关系的,这也是对我们建设成本非常重要。只有把前面这个基础的资料把它摸清楚之后才能够对我们后续哪些降本增效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然后在建设阶段的时候我们根据前面的这个资料搜集的基础上,我们会对分机做一个长期的一个跟踪,我们会对各个潜在的风机厂商做一个深入的交流,我们会把相应的数据和地质的这个材料包括海船的经过处理之后国家许可可以往外资料给厂家,同时我们会找潜在的施工单位和组织我们的设计院对能够适合我该厂址分机基础会做一个笔选,可能会做的比较长,在前面规划的阶段我们会进行一个初期的笔选,等我初期定下来之后结合我施工单位的装备对我们厂址再做一个笔选。其实我们基础机制用的还是比较多,所以就是说我们三峡会从分机基础然后对这个当然还有海缆这些方面采取类似的方法,把大水平的经验传承过来,做成本一个控制。
 
  主持人:谢谢吴总,褚总你们做风机的,怎么考虑在成本与质量或者可靠性与成本之间找一个平衡。怎么提供一个可靠的价格又能承受上的方案?
 
  褚景春:海上风电的发展制约最大的就是成本,主题商应该说在海上风电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设备提供商,在成本方面核心还是依靠技术进步来支撑,我的一个体会联合动力,3兆瓦的海机是660并网,经过了五六年的时间的一个经验,一个积累,一个体会海上风机是一个系统行为的创新,现在我们研究主机刚才前面也都讲到了,实际涉及到海机支撑结构和主机协调创新,这个方面对成本影响很大,特别是我们国家海底的这个地质条件是差异比较大的,本身叫成本现在可能前面介绍刚才也看到的,主机占全生命周期不到三分之一,我们建设也将近三分之一,所以在这个海机施工方面和主机设计现在看应该是一个研发方面是一个有机一个系统化的,否则刚才提到了我们的载荷是没法降下来,我们能够感知了但是没有把这个溶于去掉,这个机组的投入和海机的施工成本会居高临下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运维,现在海上风电发展比较短,我们运维的模型我们主机厂商要给业主提供的,我们要找一个经济的运维模型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所以这也是给业主带来生命周期这个成本居高临下一个影响,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觉得从我目前看也是一个机会,特别是通过国内近十多年陆上机组的研发我们一些探索应该把我们智慧分机的概念也利用我们这次海上规模化发展用的主机研发里面去,前面几位也讲了,实际上有一些都是创新方面也是非常多一两个只是简单一个科普,从风机的叶轮到基础到运维,涉及到了目前应该也是分辨创新海机是一个民族的工程,需要我们从这几个领域核心还是通过技术的方法能够提升这个机组的感知决策,他的自适应,自协调,能够真正的在海上把可靠性降下来,可能我们的成本也就随之能实现一个降低。
 
  主持人:远景王总刚才讲了很多关于海上智能风机的介绍,我想问一个问题,远景在将这些智能技术用于质量提高中都做了什么事情?
 
  谢德奎:王博刚才讲的东西对于海上风电都是非常关键本质的东西,他讲出了真正决定海上风电70%度电成本的风机核心技术。我们分析了一下中国海上风电度电成本的组成,风机30%~40%,运维25%~30%,加在一起70%。所以风机及风机相关的技术本身是决定海上风电度电成本的关键。
 
  海上进入竞价时代对中国海上风电走向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做了一个简单分析,如果海上风电降低两毛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江苏,广东和福建的发电小时和初始投资必须分别达到江苏3000小时/12500RMB/kW,广东3200/13500和福建4000/17500。江苏地区风速低,地质条件好,广东地区风速不高,有台风,且海床地质复杂,最好的地方是福建。综合来看这三个地区都有挑战,但是广东挑战最大。因此远景海上风机定义和技术始终围绕着最优LCOE来制定,而不是片面追求更大兆瓦。一个粗略估计,1.8分钱等于100发电小时或500RMB初始投资或40RMB年运维成本节省,这里面发电小时的保证显然是权重最大的因子,所以说保证足够发电小时是应对海上风电电价最抗跌的因素。而制约更大兆瓦的核心是更长叶片的技术可靠性,验证时间及供应链。
 
  第二个和风机相关的是运维。欧洲权威估计运维成本占到了25%~30%,我们当然不希望运维成本在中国也占比这么高,这对行业不是好消息。我们也做过分析,基于海上风电极端的可达性挑战和高昂的海工设备成本,如果单台风机年出海次数从10次变成20次,度电成本增加2分钱,如果有一个核心大部件批量的失效的话,所有东西大部件更换损失及发电损失,就会让度电成本增加8分钱。从这个维度看和陆上风电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远景海上风机产品策略一直是采用被验证过的技术及供应链,保证产品本质安全。同时通过早上王博介绍的智能风机和传感技术,时刻感知部件工况,实现预维护,亚健康运行和状态检修,保证在有限的时间窗口获得最好风机性能和更低的运维成本。
 
  主持人:乔总从你来看,这几年成本下降的趋势是什么样子?你们未来还有什么的一个下降的判断?
 
  乔黎明:这几年集中在欧洲,欧洲海上风电成本下降趋势是非常快我们回到2012年左右的时候,欧洲一个预测是说到2020年左右那么欧洲海上风电能降到100欧元每兆瓦时的,但是2015年就突破了100欧元这个门槛,那么现在我们看到到2017年底大的一个区间范围是60-80欧元,去年出现了0.37欧元每千瓦时丹麦这样的风力也是比较极端的情况,像去年在德国出现了所谓叫零补贴的风电项目,在今年3月份荷兰也出现了类似项目,这样项目零补贴的项目是基于说到2024年、2025年,荷兰项目是2022年左右开始出现,会出现10兆瓦以上下一代的风机带来的成本下降。另外看当地零补贴之后用当地批发的价格2024、2025年会有一个小额的上升。所以刚才说的是欧洲一个发展的趋势就是海上风电价格下降是一个非常稳健的,而且这个趋势会在未来继续的增强,随着集成化的发展,这大型风机的推出这个趋势一定会越来越明显,而且越来越加强,那么除此之外我们也在欧洲以外其他市场类似现象也在出现比如说在4月和6月台湾做出了首次招标,非常低四毛八,像刚才美国也提到了,美国今年他们的海上风资源管理海洋局也出台了一个1.5GW左右的,东北地区新的海上风电的一个计划那么再回到亚洲,那么我们也看到了这个也是一个加速的趋势里面,刚才提到的台湾是亚太地区海上风电发展一个热点,降价趋势也是非常去年,我们刚才提到的(英文)已经在那边建了亚太基地,也准备作为一个亚太中心,可能会辐射到日本、韩国甚至像越南还没有进行海上风电开发的市场。我简单介绍一下全球风能理事会最近也是刚刚建立了一个海上风电的小组,这个工作小组里面包括了全球非常领先海上风电的制造企业和开发企业,像刚才说的(英文)、西门子、(英文)、(英文)都在这个工作小组里面非常活跃,未来也会看出了传统市场之外新兴市场如何拓展把技术传到更多市场里面。
 
  主持人:华轶你们做海缆肯定观察了很多项目,海上风电成本下降和你们海缆有什么关系?
 
  华轶:在座各位如果不知道Tekmar集团,我稍微介绍一下,Tekmar全球最大海缆生产研发的企业,我们已经参与了64个项目,这个在整个业绩整个产业链是世界记录,我们是参与最多的一个项目。那么今天主要的一个主题是讲成本,那其实对我们来讲,风险和成本是一体两面的,海缆以及海缆整个保护的过程当中风险是分两大块,一个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过程中王总所说的到海上发现问题就来不及了,这个在项目成本占0.24甚至更少,对研发和设计非常重要。在运维过程中风险更大,为什么?因为在欧洲来讲自从有了海上风电以来所有的运维成本80%是海缆损失有关系的,0.24的成本保护了将来运维80%的成本这个非常重要的。
 
  我想讲一下我们在欧洲几个技术创新,首先一个是我们的去除褶型管的一个项目,这个创新其实一个主要的意义把褶型管本身跟去除掉了,让海缆从孔内穿进这样把褶型管本身的成本省略掉了,我们项目越来越深这样一些海域里面安装这些管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另外一个就是66千伏的海缆,在中国的话一般是35千伏,欧洲的话是33千瓦,现在已经开始有66千伏的海缆,这个挑战在于海缆的更粗,其中一个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并网了,是用8兆瓦的风机,这样的话在总量上讲把整个海缆包压缩了,最后一个提一下飘浮项目,我们全国也很关注,整个亚太地区非常关注,我们企业在这一个飘浮项目就介入了进行了海缆的柔性直流海缆的保护,因为整个飘浮的基础他的移动的范围最高可以达到100米,90米,如果能保证海缆在20年的寿命里面不受损害,这个对于我们运维来讲是非常好的一个消息。最后提来点建议,首先第一点的话我认为在国内海缆保护上面标准和技术要求还没有达到一个统一,这个的话在欧洲很多年就已经达到一个标准,标准能够统一之后,产品的质量就能够有保证,这个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交流。
 
  最后一点我想讲的话,就是说虽然说海缆的保护这个量很小,但是其实我们觉得在采购这个流程其实可以把这个时间放前面一点,因为如果尽早我们能和设计院进行交流沟通可以尽早把这个设计安排好,这样的话不会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主持人:我们考虑在今年年底的大会上或者明年论坛你们可以更多时间来讲一讲,投资很少只有2%的投资,但是在他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因为安全性可靠性就是发展量,所以都讲一点。戚总,从你设计来看送输工程占风机成本多大一块?有什么降低成本有什么建议?
 
  戚海峰:交流送出低一点,从下一阶段“十四五”阶段,后面潜力非常大的,而且非常具有挑战性,从规划角度讲可以大大降低前期的资源这个测量的一些费用,那么平台一些共用的送出费,第二高进度的勘察。第三我们说整体一个新的基础的适合中国特色和施工能力的基础的应用,刚才在吴总讲的在三峡项目用了很多机组的形式,像我们当年和龙源做潮间带项目的时候开发了无过渡带技术,这个也是大大促进发展速度。后面还有更多像这种,后面还有像我们正在研发的像这种细毛(音)技术,数字时代的话,刚才远景讲的智能风机,我们也在研究智慧风场是一个智能运营系统,在开发海上合理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大的数据都是共享的,公共的,这里面可以开发一级化的运维系统,打造一个智能运维。最后我觉得海上运维降价是一个全行业的事情,而且要各个产业链加强沟通,比如我们经常在讲,分机的塔筒为什么一定分三级能不能分两级降低这个成本。最关键应该是采用高质量的制造,才能够走出中国特色。
 
  主持人: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到这里,刚才小美女和谢总谈的问题,翟总可以考虑一下,这几天碰到电网都谈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讨论一下送输工程,不能叫抱负,这一块资产可以降低我们海上风电网降低成本,海上风电如何体制增效,找一个时间就这个小问题,我们把国网、南网,因为都在做柔性直流,最好的最有理由用的东西就是海上风电。就是我们找一个机会好好聊聊这件事情,小范围。这样给国家能源局、发改委提一些政策性格的建议,有一个双赢。我们今天到这里,谢谢大家,谢谢各位嘉宾。最后我们要感谢谢总退休了还要组织这么一个会,没有他的号召力不可能这么成功。谢谢大家。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