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电不好使,想发展不敢发展,如今
电力有了保障,发展没有了瓶颈,老百姓用上了致富电。”7月29日,河南济源市承留镇玉皇庙村村主任原东兴发自肺腑地对记者说。这句话也道出了众多贫困地区群众的心声。
近年来,围绕河南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目标,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始终把贫困地区
电网改造摆在电网发展的突出位置,累计完成投资56亿元,投入1.5万余人次参加贫困村
电网改造。截至目前,河南全省6492个贫困村和1235个深度贫困村电网脱贫改造任务已经圆满完成。
攻坚克难 电网脱贫任务收官
“太感谢供电公司了,再也不用为电发愁了,俺的客栈也该火一把了。”7月4日上午,辉县齐王寨村望月农家客栈的王老板走出家门,指着崭新的变压器对记者说。
作为河南电力2018年深度贫困村配电网改造村之一,今年6月30日之前,齐王寨村的配电网改造已全部完工。该村地处南太行深山区,许多杆塔位于悬崖上或沟壑中,远离道路,物资运输极为艰难,机械加人力,是施工人员因地制宜想出来的新办法。“山高沟深,交通不便,施工时正是盛夏,山谷里的温度常常能达到37摄氏度,但是想到老百姓能用好电,我们觉得再辛苦也值得。”负责施工的辉县供电公司项目负责人说。
正是在这样的干劲鼓舞下,截至6月30日,河南电力今年电网脱贫攻坚目标中的249个贫困村和1235个深度贫困村电网改造任务全部顺利完成。河南全省贫困村供电能力较改造前实现倍增,存量“低电压”和供电“卡脖子”问题全面解决,因电网设备引起的故障停电现象基本消除,群众用电满意率明显提升,有力地服务了河南脱贫攻坚大局。
勇挑重担 千村万户换新颜
事实上,贫困村农网改造工程多数需要在深山中开展,施工难度较大。
三门峡卢氏县,素有河南“小西藏”之称,“八山一水一分田”,10千伏线路最大档距500余米,而且大多数还都穿越山间密林。
“在深山施工,由于山脊杆塔间跨度大,运输物料困难,我们采用了承重能力强的骡队运送设备。一匹骡子上山能驮300多斤重的物资,一天能来回好几趟。”卢氏县供电公司配网办负责人说。
为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河南电力上下联动,统筹安排各市、县公司骨干力量互相配合援助农配网建设,合力攻坚;将工程安全放在首位,强化安全管控,提升工程质量,严格落实“十不干”要求,采取现场安全检查督查“四不两直”检查方式,强化设备质量验收把关;强化考核评估机制,对各部门、各单位履行脱贫攻坚责任情况进行专项考核,落实奖惩措施,促进真抓实干。
电网脱贫攻坚实施3年来,河南全省贫困村电网新建改造配电变压器2.18万台、新增配电容量337万千伏安,建设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3.55万千米,实现了村村通动力电。改造后贫困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1.91千伏安,较改造之前翻番,其中济源、焦作、许昌等8个市贫困村户均配变容量超过2千伏安,为贫困村及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提供了充足电力保障。
电足人勤 山区致富新希望
在充沛电力的支撑下,贫困山区迎来了致富新希望。
据河南省统计局调查,电网改造后,河南农村家庭拥有的空调、电热水器等家电数量增长60%以上,促进了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和质量的改善。全省约65%的扶贫车间是电网改造后开办的,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就近就业,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了平台。
“以前,每天用钢圈手工压油量仅有50公斤,现在,俺用电动榨油机每天产油量可达400公斤,收入能翻几倍,我们脱贫的动力更足了。”平顶山市鲁山县辛集乡三西村贫困户丁天定望着新安装的电动榨油机在三相动力电的带动下嗡嗡作响,笑容灿烂。
在河南原阳,最有名的是被誉为“中国第一米”的原阳大米,现如今,随着农网改造和机井通电工程实施,该县农民开始摸索大棚蔬菜种植和稻蟹共养生态养殖。稻蟹共养可使每亩地的产值达到1.7万元左右,土地收益大大提升,比传统种植增收许多,农民找到了致富新路子。
服务贫困村特色产业脱贫的同时,河南电力还开辟了光伏扶贫项目绿色通道,保障全省9309个、159.7万千瓦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及时并网,累计支付购电费2.06亿元。
新动力,新希望。下一步,河南电力将继续全面落实《河南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工作要求,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全面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切实发挥电力“先行官”作用,全力保障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电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