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17年报,实现营收335.9亿元,同比增长11.93%,实现归母净利润44.98亿元,同比增长0.2%。公司发布2018年一季报,实现营收82.5亿元,同比增长3.23%,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下降0.63%。
主要观点:
1.市场化电量增加及电价下调影响利润增速
在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供应过剩、用电需求仍未明显提升的背景下,为促进电力消纳公司积极参与电力市场交易,2017年秦山核电、江苏核电及福清核电总计完成市场化销售电量197.87亿千瓦时,约占公司全年核电总上网电量的21%。电力市场交易电价低于计划内电价,迫使核电发电企业让利,倒逼成本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福建省在2017年分别调整福清核电2-4号机组上网电价至0.4055元、0.3717元、0.3912元,并追溯至机组正式商运起执行,调整后电价远低于核电标杆电价0.43元,对公司业绩产生冲击。2018一季度由于财报体现福清核电电价下调,造成净利润下滑。一季度公司机组大修集中导致营收增速低于社会用电量增速,大修后机组负荷将提高,剩余三个季度发电量有望持续上涨。
由于核电电价受燃煤标杆电价影响,而燃煤标杆电价实行煤电联动政策,在动力煤价格近两年总体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我们预计2018年燃煤标杆电价有望上调,对核电电价及发电营收存在积极影响。
2.电力消纳形势改善
截止2017年底,
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为1434万千瓦,同比增长8.23%,核电机组年发电量为1006.94亿千瓦时,新增108.9万千瓦,同比增长15.71%,约占2017年全国总发电量1.57%,根据核电装机规模公司位列世界第7大核电公司。电力销售收入约占公司收入99.31%,机组利用小时数及上网电价对公司营收影响非常显著。2017年公司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7461.2小时,同比增长89.7小时,高于核电行业平均值353小时,机组负荷因子达到84.97%,高于核电行业平均值3.83%,2017年电力消纳形势逐渐好转。
3、控股股东中核集团已具备配套完整的核电全产业链
2018年1月31日,国资委发布公告,中核建集团整体无偿划转进入中核集团,两大集团重归一家。经过此次重组,中核在核电建设这一环节得到补强,从而打通核燃料、建造、核设备供货、核电运营的全产业链,综合实力得到加强。中核集团作为公司控股股东,持有中国核电70.4%股份,公司可以充分利用中核集团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加强在建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
4、三门一号装料获批,核电审批有望年内破冰
2018年4月10日台山1号机组获得首次装料批准书,成为首台装料的三代EPR机组,2018年4月25日三门1号机组获得首次装料批准书,成为首台装料的三代AP1000机组,这两台机组有望年内实现商运。《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年内计划建成三门1号、海阳1号、台山1号、田湾3号和阳江5号机组,并开工6~8台机组。浙江省发改委3月发布的公告显示,三门核电站中标浙江省2018年电力直接交易电量,2018年实现商运发电预期逐渐增强。AP1000首堆发电将极大推动核电项目审批速度,采用AP1000技术的核电机组有望年内开工,徐大堡项目、三门二期项目已做好开工前准备工作。
5、多元化拓展新能源业务,增资中核武汉实现控股
公司在核电主营业务基础上,积极在项目所在地拓展新能源业务,辽宁徐大堡光伏发电项目2017年实现发电量152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20.92%,漳州风电项目2017年实现发电量370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43%。在新产业方面,公司与美国泰拉公司合作开发四代技术行波堆,出资35%成立中核行波堆科技投资(天津)有限公司,在船舶核动力装备领域,公司出资51%成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12月,公司通过增资对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控股,中核武汉是国内核电运行技术服务领域的领军公司,此次交易使得公司在核电运行产业链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结论:
公司是国内核电运营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核电运营规模稳步增长,新能源、行波堆、海洋核动力等新领域拓展力度逐渐增强。AP1000首堆三门1号已开始装料进入带核运行阶段,公司有望在年内实现新项目开工,未来核电装机和发电量将实现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20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4.4亿元、472.1亿元和526.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54.2亿元、72.6亿元和80.0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35元、0.47元和0.51元,对应PE分别为19、14、13。首次关注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核电安全事故风险,AP1000、华龙一号机组建设进度未达预期,核电审批未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