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然而,随着大量新能源汽车投入市场,关于废旧电池的回收及利用问题也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数据显示,国内动力电池将在2020年前后进入报废高峰,累计报废量可达到12万-17万吨,回收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如此可见,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十分广阔。
2017年12月1日,《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以下简称《拆解规范》)正式实施,这是由工信部提出的国内首个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回收拆解企业应具有相关资质,进一步保证了动力电池安全、环保、高效的回收利用。尽管目前电池回收行业法规标准体系还不完善,但各项标准制定工作已正在加速进行。随着较为完善的国标体系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的无序状态有望改变。
远东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强十分看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模式。他指出,因为梯次利用的产品回收单价比较高,对应的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需求市场增长较快,对筛选下来的动力电池需求量非常大。他认为,2018~2020年电池回收量比较大。但到了2025年之后,虽然总体的汽车电池需求量在增加,但是回收量不一定有大幅度增长,因为电池的品质在提高。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存在专业性不强、安全性差、入行门槛低、拆解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国家正在针对以上问题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明确了汽车企业、电池企业、综合利用企业未按要求进行回收的处罚办法,其中对未按要求进行回收的整车企业将暂停其《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新产品申报,业内人士表示,管理暂行办法将对动力电池回收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