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展现中国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一线从事核燃料换料工作25年的中广核工程师乔素凯正是这样一位“大国工匠”。
近年来,我国核电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核电成为与高铁齐名的“国家名片”。对此乔素凯颇有感触:“过去五年的成就及未来的规划,体现了‘中国自信’,核电有今天的发展成就,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生动体现”。
乔素凯表示,在收看十九大开幕式时,往事一幕幕浮现,当初从国外引进核电技术建设大亚湾核电站,而今中国核电已经走出国门,展现我国核电技术自主研发水平。据介绍,2015年,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签订的英国核电项目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最大成果,合作协议涵盖了三个项目、两种技术。
人才培养厚积薄发
大亚湾核电基地操作员进行核燃料更换训练。新华网发
在大亚湾核电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深达十几米的水池,它是按1:1等比例打造的核燃料操作员培训设施,造价高达2亿元。随着操作间指令的发出,水底的核燃料组件被机械手抓着缓缓向指定位置移动而去。
核燃料操作是核电站生产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每12或18个月,核电站就要更换1/3的燃料组件,换料过程中每个燃料组件的位置要精确到0.1毫米,对人员专业素养和技术操作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乔素凯从进入中广核开始,就从事换料的工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核燃料操作员,一般需要6年的培训。”乔素凯介绍说,这样长的上岗培训周期在核电站里并非个例,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核电站主控室操纵员,也要经历4至5年时间,而要成为高级操纵员,则需要花费7年左右的时间。
“人才培养方面中广核也实现了逆袭。以前,我们没有能力培养核电站操纵员,第一代操纵员都是送往欧洲进行培训,而现在,中广核与英国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为英国培养核电工程师。”中广核国际合作部市场总监郑华介绍。
“核电站的工作,尤其需要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需要踏踏实实一次把事情做好。”乔素凯表示,十九大规划了更加壮丽的未来,只有更加坚定地发扬“工匠精神”,才能守护好核安全,也才能让我国核电更加大踏步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