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十里洋场”,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搜刮民脂民膏的大本营,也是冒险家的乐园。当然,被称为工业动脉的电力工业,帝国主义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1935年上海外滩
1929年以前,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处负责经营和管理所有公共租界的电力事业,该机构的全部领导和技术干部均由外籍人员担任,主要是英国人。1929年,因政治、经济等原因,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处将租界内的电力产业和专营权招标出售(不售与华人)。最终,以8100万两白银出售给了美国电气债券股份有限公司。电气处更名为上海电力公司,在所有权上,更是由工部局公有变为了美商私有。
上海电力公司发输配一体,由美商经营,是当时最大的远东火力发电公司,同时控制着上海市中心的高楼大厦、繁华的商业区、大中型工矿企业和花园洋房的住宅区等绝大部分地区的供用电。而中国民族资本自己办的发供电事业,则仅仅控制着偏僻的市郊区、小工矿企业区和平民棚户住宅区等极小部分地区的供用电。
1929年黄浦江畔循泵楼上竖起的上海电力公司招牌
美商对上海电力公司的投资,在发供电后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全部回收。在以后漫长的美商经营时期内,被他们掠夺的中国人民的血汗钱财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这种不合理的电力工业畸形结构,充分显示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特征。
从营业区纷争到沪西专题讨论
20世纪初以来,上海公共租界为了拓展租界范围,“越界筑路”,即用各种理由提出要越过租界范围修筑道路,并沿路立杆架线,向两侧用户供电。
美商上海电力公司接办公共租界电力事业以后,因签订的条款中包含了越界供电的专营权,他们继续侵犯中国主权,更加变本加厉地“越界供电”,往沪西地区大量兴建输变电设施,不断扩大专营区。这一行为引起其它电力公司和各界人士的强烈不满。租界内的民主人士纷纷抵制,沪西地区的“越界供电”问题逐渐引起了上海市政府的注意。
30年代上海的租界范围
“沪西增量配电”问题摆在上海市政府面前,而美国的上海电力公司、中国的民营企业都想参与。经过复杂勾兑,最终,1935年,上海电力公司及其老板贺清(P.S.Hohkins)占大股,江浙财团占小股,合作成立了“沪西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府将该地区30年的特许经营权授予沪西电力公司,该公司需每年缴纳特许营业区域内售电总收入的5%。
沪西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各大股东占有的股份数
这个公司的供电范围为沪西越界筑路地区(北自苏州河、南至虹桥路、东起租界线、西迄碑坊路),其负荷约为上海电力公司全部负荷的1/5。这一公司发电能力在1935年增至18万千瓦,售电7亿余度。资本总额为法币300万元,共发行了年息7%的优先股1.5万股和普通股15万股。
沪西电力公司的供电范围
沪西电力公司的盈利问题
沪西电力公司的大股东上海电力公司由远东电力公司直接管理,而远东电力公司的母公司隶属于美国电气债券股份有限公司,属摩根财团。美国总部下属四个分公司,其中一个是电力服务公司,另一个是电力设备公司。
美国电气债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结构
沪西电力公司盈利水平很高,但很快大家发现三个问题:
1.公司没有发电资源,都是从上海电力公司购电后,再向供电范围内的用户售电的。
2.公司电力服务能力较弱,很多服务要借助EBaSCO服务公司来完成。
3.公司的很多电力设备都要从EBaSCO设备公司采购。
最终,公司的盈利很多很多都流向了上海电力公司、母公司的服务公司和设备公司。作为民营企业的江浙财团很希望自己获得改革红利,但后来却发现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
80多年前的沪西电改实践,生动而现实,特别是背后利益的暗流涌动,值得当前106家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予以借鉴。企业股权结构在决策权中的作用,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根据华北电力大学王鹏教授在“中小配电企业创新发展论坛”上演讲改编)
资料整理:洪笑峰
参考文献:
[1]陈惠德。 回顾上海电力工业的三十五年[J]. 华东电力,1984,(09):25-26.
[2]陈宝云。 近代上海电力公司的本土化经营分析[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4,(S2):63-65.
[3]朱辛放。 上海电力往事[J].
国家电网,2015,(04):94-96.
[4]陈宝云。 殖民中的现代性——以美商上海电力公司为例[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157-160.
[5]胡永钫,董希文。 解放前上海市电力专营权的有关历史资料[J]. 水利电力企业管理,1995,(01):44-45.
[6]陈宝云。 上海公共租界电气事业前后两种运营模式之异同[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06):111-116.
[7]李代耕。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料:解放前的七十年1879-1949[M].北京:水力电力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