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
输变电工程苏通GIL
综合管廊工程 (以下简称“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盾构机始发动员会在江苏常熟举行,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刘泽洪宣布“卓越号”盾构机启动。
从国家电网公司了解到,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是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12条输电通道之一,是华东特高压主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已建成的皖电东送淮南—皖南—上海工程一起,形成贯穿皖、苏、浙、沪负荷中心的华东特高压环网,工程于2014年4月21日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并于同年7月全面开工。淮南—南京—上海工程输电线路在江苏苏通大桥上游1公里处过江,采用敷设于管廊(隧道)中的两回(6相)1000千伏GIL(气体绝缘输电线路)穿越长江,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合环运行的咽喉要道和控制性工程。工程起于北岸(南通)引接站,止于南岸(苏州)引接站,隧道长5530.5米,盾构直径12.07米,是穿越长江大直径、长距离过江隧道之一。核准动态总投资约47.63亿元,计划2019年建成投运。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世界上首次在重要输电通道中采用特高压GIL,两回1000千伏GIL管线单相长度达5.8千米,6相总长约35千米,该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区域,在国家能源战略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证华东的电力供应,确保电网安全,妥善处理好能源需求与环境、民生、社会发展的关系对促进该地区经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合环运行的关键工程,对提高华东地区接纳区外电力能力、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降低华东地区大气污染,满足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提高华东地区接受区外来电能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二是保障华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三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四是有效促进华东地区大气污染防治。
据悉,建设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形成华东特高压受端环网,新增受电能力3500万千瓦,每年可以减少发电用煤2亿吨,减排二氧化硫96万吨、氮氧化物53万吨、烟尘11万吨,不仅能提高华东地区吸纳区外来电的能力,满足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对降低华东地区大气污染,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