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资讯 » 电力观察 » 正文

发改委发布第一号令 废止《电力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两项规定

日期:2017-06-14    来源:发改委

国际电力网

2017
06/14
10:1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电力监管 电力企业 发改委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号) ,决定废止《电力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16号令)、《电力争议纠纷调解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30号令)。

2016年11月23日,国家能源局曾就废止上述两项《规定》发布征求意见的有关通知。

据本网了解,《电力争议纠纷调解规定》中看到,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下称电力监管机构)调解电力争议纠纷。但监管机构调解人员必须尊重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保证调解是在公平自愿的原则下进行,且调解人员无权以调解为由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司法等途径维权。

《电力争议纠纷调解规定》还明确了调解开展的形式:当事人可以主动向电力监管部门申请调解,电力监管机构也可以主动调节。但当事人明确拒绝调节的,不得调解。电力监管部门应在7日内答复是否受理调解申请。同时,电力争议纠纷涉及第三人的,应当通知第三人参与调解。

同时,《电力争议纠纷调解规定》指出调解应在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结案,因情况复杂不能按规定时间结案的可适当延迟,但最长不能超过六个月。调解达不成协议的,终止调解。调解达成的协议将由电力监管部门制作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书,当事人可以申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确认其效力。

另外,与《电力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一同发布的还有另外两篇《电力监管机构举报处理规定》和《电力监管机构投诉处理规定》。

据了解,根据《电力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有权对违反电力监管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为了防止违法或者出现不当具体行政行为,规定对管辖、简易程序以及一般程序中的立案、调查、审查、决定、听证等作出详细规定。规定指出,行政处罚委员会作出吊销电力业务许可证、对个人作出5000元以上罚款,对从事电力业务的企业和电力调度交易机构作出50万元以上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电力监管机构应当组织听证。

据悉,《电力监管机构举报处理规定》适用于国家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违反有关电力监管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的举报。规定指出,电力监管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电子信箱、举报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举报事项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电力市场秩序,《电力监管机构投诉处理规定》明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电力监管机构、电力企业、电力调度交易机构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方式向电力监管机构提出投诉请求。

下面为本网整理今次发改委发布的废止《电力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16号令)、《电力争议纠纷调解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30号令)具体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

第 1 号

根据能源行政处罚和能源争议纠纷调解工作实际情况,并考虑到适用主体、调整对象均发生了变化,现决定废止《电力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16号令)、《电力争议纠纷调解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30号令)。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废止的规章目录

主任:何立峰

2017年3月6日

下面回顾下,这两条规定内容具体内容都有哪些:

电力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2006年1月17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2006年1月24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16号令公布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电力监管,规范电力监管行政处罚工作,维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电力监管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电力监管机构)在其职责范围内对违反电力监管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电力监管机构实施行政处罚,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

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第四条当事人对电力监管机构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因电力监管机构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第二章管辖

第五条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区域监管局城市监管办公室(以下简称城市电监办)管辖。未设立城市电监办的,由所在区域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区域监管局(以下简称区域电监局)管辖。

区域电监局负责对本区域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电监会)负责对跨区域的或者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吊销电力业务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由电监会实施。

第六条区域电监局、城市电监办对行政处罚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电监会指定管辖。

电力监管机构发现违法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电力监管机构。受移送的电力监管机构认为移送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不得再自行移送,由电监会指定管辖。

第七条电监会认为有必要时,可以直接查处区域电监局、城市电监办辖区内的有重大影响的违法行为,或者指定区域电监局、城市电监办查处应当由电监会查处的违法行为。

区域电监局、城市电监办认为应当由其查处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有重大影响的,可以请求电监会进行查处。

第三章简易程序

第八条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下罚款、对从事电力业务的企业或者电力调度交易机构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电力监管机构从事现场执法的人员(以下简称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依法给予20元以下的罚款的;

(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第九条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电力监管执法证,填写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

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电力监管机构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最迟在5日内报所属电力监管机构备案。

第十条执法人员在当场作出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违法的事实、给予行政处罚的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四章一般程序

第一节立案和调查

第十一条除按照本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外,电力监管机构发现涉嫌违法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予以立案:

(一)有明确的违法嫌疑人;

(二)有违法事实;

(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四)属于本机构管辖。

第十二条电力监管机构有关监管部门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或者处理其他机关移送案件的过程中,发现涉嫌违法行为,应当进行初步核查。经初步核查后认为涉嫌违法行为符合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条件的,应当提出立案建议,送电力监管机构稽查工作部门(以下简称稽查工作部门)审核,经电力监管机构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稽查工作部门发现符合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条件的涉嫌违法行为,应当进行核查,经电力监管机构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立案日期为电力监管机构负责人批准日期。

第十三条稽查工作部门对已经立案的涉嫌违法行为,应当组织调查。

调查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

第十四条调查应当收集有关证据的原件或者原物。因客观原因不能收集原件或者原物,或者收集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收集与原件、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印件、复制品、抄录件、部分样品或者证明该原件、原物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

第十五条在调查过程中,稽查工作部门发现立案事由以外的涉嫌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报请电力监管机构负责人决定是否对新发现的涉嫌违法行为一并进行调查。

第十六条调查终结,稽查工作部门应当提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被调查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经调查核实的事实和证据、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定性意见、处理建议及其法律依据等内容。

第十七条调查应当自批准立案之日起60日内终结。案情复杂,60日内不能终结的,经电力监管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第十八条稽查工作部门应当自调查终结之日起10日内,将调查报告、相关证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送电力监管机构法制工作部门(以下简称法制工作部门)审查。

第十九条已经移送法制工作部门审查的案件,法制工作部门要求补充调查或者重新调查的,稽查工作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补充调查或者重新调查。补充调查或者重新调查应当自法制工作部门要求调查之日起30日内终结。

第二节审查和决定

第二十条法制工作部门应当对稽查工作部门移送的调查报告、相关证据和其他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实是否清楚;

(二)证据是否确凿、充分;

(三)定性是否准确;

(四)调查程序是否合法;

(五)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

(六)处理建议是否适当。

第二十一条法制工作部门审查完毕,应当出具审查报告。审查报告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出审查意见:

(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定性准确,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正确,处罚种类、幅度适当的,提出审查同意意见,送行政处罚委员会决定;

(二)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程序合法,但定性不准,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错误,处罚种类或者幅度不当的,提出审查修改意见,送行政处罚委员会决定;

(三)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不合法的,提出纠正意见,退回稽查工作部门重新调查或者补充调查。

第二十二条审查应当自稽查工作部门移送案件之日起30日内完毕。30日内不能审查完毕的,经电力监管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第二十三条电力监管机构设立行政处罚委员会,负责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行政处罚委员会由电力监管机构负责人、稽查工作部门负责人、法制工作部门负责人和其他有关监管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行政处罚委员会设立办事机构,负责行政处罚委员会的日常事务。

第二十四条行政处罚委员会审查稽查工作部门提交的调查报告、法制工作部门提交的审查报告和其他材料,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下列决定:

(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四)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二十五条行政处罚委员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经电力监管机构负责人签署,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电力监管机构的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电力监管机构的印章。

第二十六条电力监管机构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未依法向当事人告知其违法的事实、给予行政处罚的理由及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电力监管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向社会公告。

第三节听证

第二十八条行政处罚委员会作出吊销电力业务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电力监管机构应当组织听证。

前款所称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个人作出5000元以上罚款,对从事电力业务的企业和电力调度交易机构作出50万元以上罚款。

第二十九条听证应当在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后20日内组织。行政处罚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应当指定一名非本案调查人员的行政处罚委员会委员主持。

第三十条听证结束后,行政处罚委员会依据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作出决定。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附件

电力争议纠纷调解规定

(2011年9月20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9月23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30号令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规范电力争议纠纷调解行为,完善电力争议纠纷调解制度,及时解决电力争议纠纷,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电力监管机构)调解电力争议纠纷,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电力监管机构调解电力争议纠纷,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政策,公平合理;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四条当事人可以向电力监管机构申请调解,电力监管机构也可以主动调解。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

第五条当事人向电力监管机构申请调解,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与电力争议纠纷有直接利害关系;

(二)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三)有具体的调解请求、事实和理由;

(四)争议纠纷事项属于电力监管机构管辖。

第六条电力监管机构收到调解申请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且通知当事人。

第七条符合本规定第五条规定条件的调解申请,被申请人同意调解的,电力监管机构应当受理。电力监管机构主动调解的,双方当事人同意即为受理。

第八条调解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电力监管机构不予受理:

(一)被申请人明确拒绝调解的;

(二)已经就争议纠纷事项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

三)不符合本规定第五条规定条件的。

电力监管机构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

第九条电力监管机构调解电力争议纠纷,应当根据争议纠纷复杂程度和争议纠纷标的大小,指定一名或者三名调解员进行调解。

第十条调解员进行调解工作,不得偏袒一方当事人,不得利用调解工作的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熟悉电力、法律、经济等业务知识的人员担任。

调解员的具体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一条当事人认为调解员与电力争议纠纷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调解的,可以向电力监管机构申请调解员回避。调解员认为自己与电力争议纠纷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调解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

调解员是否回避,由电力监管机构负责人决定。

第十二条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委托代理人代理的,被委托人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载明委托代理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明、联系方式、委托期限和代理权限。

第十三条电力争议纠纷涉及第三人的,应当通知第三人参加。

第十四条调解员可以采取下列方式调解电力争议纠纷:

(一)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向当事人提出争议纠纷解决建议;

(二)单独会见一方当事人或者同时会见各方当事人;

(三)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征求一方当事人或者各方当事人的意见;

(四)要求当事人提出争议纠纷解决建议或者方案;

(五)经当事人同意,聘请与争议纠纷各方无利害关系的专家或者机构对争议纠纷事项提供咨询建议或者鉴定意见;

(六)有利于当事人达成一致的其他方式。

第十五条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应当如实陈述事实,遵守调解秩序,尊重调解员和对方当事人。

第十六条调解过程中,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电力监管机构可以终止调解:

(一)隐瞒重要事实、提供虚假情况的;

(二)故意拖延时间的;

(三)无正当理由缺席或者以其他方式表明退出调解的;

(四)就电力争议纠纷事项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

(五)影响调解正常进行的其他情况。

第十七条调解结果涉及第三人利益的,应当征得第三人同意。第三人不同意的,终止调解。

第十八条调解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结案。因情况复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结案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六个月。

第十九条调解达不成协议的,终止调解。

第二十条调解达成协议的,电力监管机构可以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可以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电力争议纠纷的主要事实、争议纠纷事项以及各方当事人的责任;

(三)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的方式、期限。

调解书应当由调解员以及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并且加盖电力监管机构印章。电力监管机构应当将调解书及时送达当事人。

第二十一条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书。调解书中有关民事权利义务的内容,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书,当事人可以申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确认其效力。

第二十二条具有给付内容的调解书,当事人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规定申请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债务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文书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十三条具有给付内容的调解书,债权人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第二十四条参与调解的人员应当依法保守在调解过程中获知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

第二十五条电力监管机构调解电力争议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六条发电厂与电网并网、电网与电网互联,并网双方或者互联双方达不成协议引起的争议纠纷,依照《电力并网互联争议处理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2005年3月28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发布的《电力争议调解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