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2002年电改,国家电力公司拆分,成立五大发电集团,两大电网公司。当时电改在华东,东北试行了一段时间,并不成功,就停下来了。
直到2015年3月,随着国内电力市场条件逐渐成熟,出台9号文,得到各方积极响应,形式一片大好,然而困难很多,阻力很大,误区不少。
为此恩睿公司独家专访了美国加州独立系统运行商(CAISO)前主任市场设计工程师、恩睿能源专家刘云仁博士。
刘博士就中国电改任重道远,畅谈了几大误区,认为存在的问题和误解在于:
误解1. 认为美国,特别是加州电改失败了,因为美国加州在2000年出现电力危机。
但美国和加州的电改是成功的。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有9个独立电力市场,包括独立系统运营商(ISO)到区域输电组织(RTO),为三分之二的美国用户以及一半以上的加拿大人口服务。
事实证明,有组织的能源市场比垄断市场有很大优势:
一是系统运行可靠性高(比如采用调度自动化系统调整系统潮流以跟随波动的条件);
二是效率高(比如以非歧视性的方式管理高度可靠的电网);
三是市场透明,鼓励投资者进行投资;
四是市场开发,鼓励创新(支持智能电网技术的最新进展)。
吸取了电力危机的经验教训,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创新,加州的电改又重新站到了世界的最前列,加州的电力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善的市场。(刘博士在加州电力市场成立之初就加入,直到退休,经历和参与了加州电改各个阶段。)
误解2. 认为电改就是要发电公司降价。
这是电改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目的。电改的主要目的是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包括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优化资源利用,提升系统可靠性,增加就业机会等。
在中国这些好处也开始见到了,成立了很多交易中心和售电公司,增加了很多就业机会,对懂得电力系统和经济学的人才需求很大。
电改也增加了很多不同行业的赚钱机会,比如通过售电公司、咨询公司、交易公司、培训班等。
误解3. 认为电改就是拿发电公司开刀,使其让利。
五大电力集团担心电改会影响其营收,尤其是在产能过剩,煤价上涨的情况下,经营压力大。
然而,通过市场机制,发电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生产者盈余,效益更容易达到最大化。
另外,辅助服务也可能成为发电公司的新机遇,现在中国的辅助服尚不发达,不产生营收,但辅助服务在美国是盈利业务。
电力交易市场也是发电公司的盈利机会。澳大利亚和欧洲有独立的电力期货市场,北美9个电力市场下属的电力交易中心,允许金融交易功能。
误解4. 电改之下,系统可靠性不能得到保证。
电改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和保证系统可靠性。美国电改的口号之一是“通过市场实现可靠性”。市场化之下,系统可靠运行所必须的运行备用得以保证,可供调度的资源更多,能更有效的利用资源。
此外,对可再生能源市场整合也有帮助。这点已经在北美9大市场得到了验证。从中长期看,电价对冲等手段可以控制电价波动。
从长远看,电力市场能为规划提供指导。美国2000年加州电力危机后,有电力市场的地区至今都没有发生大事故,证明市场系统的运行已经比较可靠成熟。美国电改后实现了应对危机的统一调度机制,而中国现在还不具备。
误解5. 认为售电公司是仅靠价差盈利,售电公司职责不明。
售电公司的盈利模式:一是交易费(commission),二是买卖差价。
每天每小时的发电用电计划,在美国是由售电公司做的,为发电公司提供信息和分析服务,不仅报量,还要报价,这在中国售电公司还做不到。如果售电公司只是买空卖空,很难生存。
误解6. 股份制交易中心是一个怪物,交易中心和调度中心分离。
电力市场的管理机构必须是独立的,非盈利的,股份制是否意味着要盈利分红?交易中心和调度中心分离使得交易的结果不易兌现,而运行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这在美国是有惨痛教训的。
分离的交易中心机构重叠,也造成资源的浪费。事实上国内一些新成立的交易中心,人员多是从调度中心过去的。所以交易中心和调度中心是不能分离的。
国内的交易中心只负责中长期的交易合同,也就是期货,这实际上是没有必要单独设立的。
真正的电力市场是指日前和实时的现货市场,必须由调度中心来统一管理。
一体化的调度中心和交易中心,关键是归属问题。在加拿大是归省政府管。在美国加州、德州是归州政府管,其他的ISO/RTO是参与的各州协商合作共管。
而在中国,归属问题是个很大的难题,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