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绿色转型和电力市场化进程中,传统电力公司深刻体会到了转型的阵痛,都试图通过将传统能源业务剥离来进行自我救赎。
而和加速绿色转型进程一样紧迫的是,在德国一个更为成熟和适应绿色能源结构的电力市场正在悄然建立。
传统电力公司如何在其中找到更多的利润点?
绿色转型的压力
近些年,德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受到全世界的瞩目。遍布全国各地的分布式太阳能系统、正在大力发展的电动汽车以及那些矗立在田野边的大风机,已经在德国电力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德国可再生能源比例已经超过25%,煤炭在电力生产中的比例达到44%,核电占到16%。根据德国政府的能源转型计划,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比例将达到40%-45%,2035年达到55%-60%。与此同时,除了绿色低碳化发展,受到日本福岛事故的影响,德国也将在2022年实现全面弃核。
逐渐在电力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光伏和风电,很大程度挤压了传统煤电的市场份额。在德国的电力市场中,规则是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随着光伏和风电规模不断增大,传统电源也逐渐由从“主角”转向“配角”,造成传统火电利用小时数越来越低,启停次数越来越频繁,盈利能力也越来越弱。
电力市场2.0
在去年的德国能源圈,最热的关键词莫过于电力市场2.0。电力市场2.0的核心之处,是确定未来电力市场将坚持市场化的原则,即电能的定价将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确保德国电能供应的可靠和优质价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德国确立了对于电力容量市场的摈弃,也就是政府不对容量电厂进行直接补贴。
电力市场2.0的建立主要功能是为电力供需实现同步。电能不能储存在电网之中,而灵活的电力市场可以确保在任何时候电力输入和输出都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电力市场具有两种功能——电力储备和电力调度。
未来的德国电力供应,最大的危机莫过于可在生能源波动给电力供给带来的不确定性,因而电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更富有弹性,而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类似电动车、储能设备、燃气发电都将被纳入弹性选项,而这些未来可能作为储备电源的选项将会进行基于市场的竞争。
传统电力商的机会
伴随着市场的成熟,竞争日趋白热化,特别是一些层出不穷的新型公司,结合互联网等特点,创造了许多新颖的商业模式。而在这些方面,传统的电力公司必须绞尽脑汁,拓展更多的售电渠道。
据介绍,德国电力巨头莱茵集团目前就在德国各地架设2000多座“智慧充电站”,因为电动汽车在德国兴起,提前布局电动车领域不可或缺。使用莱茵集团的智慧充电站,驾驶员只需要凭手机就可自主选择可再生能源电力为车辆充电并且完成结账。
这意味着传统电力公司的管理者们在经营压力下,也必须设计出更多的新模式吸引用户。在以绿色电力为主体的新的能源结构中,像是用手机APP控制电器、和安保系统相连的智慧家庭产品,所有与电力和互联网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商机,传统的电力公司要比过去更开放,到世界各地寻找创新公司,合作开发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