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国务资政”一职后,昂山素季首次来华。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访问。首先,中国是她东盟外的首访之地,之后才是美国;其次,这次访问时间有5天,很长;同时,今年8月底,缅甸将召开一次意义非同寻常的会议,解决长期困扰缅甸的内战问题。
每一个都是重磅话题。
选择
白色上衣、红色纱笼,一身比较典型的缅甸民族服饰,今天下午到北京的昂山素季,神情喜悦而轻松。
她担任的“国务资政”,是今年4月才有的职位。由于缅甸宪法所限,昂山素季本身不能担任总统(配偶子女不能是外籍);而作为民盟的党魁,她担任的其实是其国内仅次于总统的职务。虽然是首次掌握政治权力,但昂山素季的每一次选择显然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为什么先来中国、再去美国?
在登盛政府时期,缅甸的对外交往呈现出三个特点:依托东盟、融入国际社会、在大国间保持微妙平衡。这也是缅甸走出军政府统治后在对外交往层面发生的最大改变。显然,这有助于缅甸摆脱东南亚“特殊国家”的身份标签;2014年缅甸在首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的成功担当,也为其国际形象改善与国家地位提高带来了显著的益处。
因此,此次老挝(东盟轮值主席国)-中国-美国的出访顺序,也体现出民盟新政府在政策上的“顺延”——在延续登盛政府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大致形成了以东盟优先、周边优先与大国微妙平衡的务实外交政策。
毕竟,在昂山素季眼中,中国是缅甸“搬不走”的重要邻居——她曾多次打比喻说,夫妻不和还可以离婚,但是中国和缅甸是邻居,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中缅友好关系一直是昂山素季致力于推动的事业。毕竟,中国不仅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更是缅甸重要的外来投资者;而在缅甸国内和平进程事务的推进中,中国也有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地位、以及近年来的亚太再平衡政策已经决定,昂山素季领衔下的民盟新政府不可能抗拒与美国的合作和对话;与美国的对话,除了国内发展需求外,也可能涉及缅甸持续融入国际社会和实现相关经济制裁的解除等现实议题。
虽然如此,昂山素季却选择在联合国大会期间访美。严格意义上说,这可以定义为“顺访”,与访华足足五天形成对比。无疑,这彰显了昂山素季对中美的再平衡,更是其就美国与西方近期频繁对她表达不满与批评作出的回应。
换句话说,从“居江湖之远”到“处庙堂之高”,从“民主偶像”、众人膜拜的“神”,重新回到国务资政的“人”,昂山素季完成了华丽转身,已经从一个被标签化的“民主斗士”变成了务实的政治家。
国内
来中国,对于缅甸国内事务也有着重要作用。
比如,这关系到缅甸军方与民盟的和解。作为前最大的反对党,民盟上台后,并未鲁莽地提出“清算军人”的说法,而是选择与军方保持相对和睦的关系。缅甸新年后释放政治犯的举动,表达了与过往和解的意愿;昂山素季也一再以昂山将军女儿的身份,强调自己与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不但多次与缅甸军方总司令敏昂莱会晤,而且还与缅甸军方重要人物丹瑞大将进行过对话。
这种小心翼翼、与军方对话合作的态度,获得了军方的总体认可。敏昂莱在前不久就说,到现今,“民盟”的施政行为都是协商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这还关乎缅甸国内的和平进程。要知道,缅甸内战已经被称为近代世界上最长的内战了。
对中国来说,这一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它不仅是缅甸国内政问题,更关系到中国的切身利益:缅北冲突所处的地理位置,正是打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中国大西南通向印度洋战略通道的咽喉之地。
因此,今年8月31日召开的21世纪“彬龙会议”,就成为昂山素季极为看重的议题。这个名字的典故,是1947年2月的彬龙协议——根据协议,缅甸本部以及掸联邦、克钦邦、钦邦等少数民族地区,从英国殖民者手中争取独立,确立了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政治中享有充分自治的原则,而这也在随后的《缅甸联邦宪法》中得到了体现。协议签署之后5个月,昂山素季的父亲、缅甸国父昂山将军即被暗杀。
到现在,以昂山素季在国内的威望,终于有了国内民族和解的可能。
事实上,近三年来,中国一直在调节缅甸政府和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实现和解,并曾派出特使;在中国的私下调停下,缅甸政府代表同克钦独立组织已经在云南瑞丽召开了数次和谈。而这种第三方参与调停、并签署和平协议的案例,在冲突频发的东南亚地区并不鲜见。比较成功的案例,是泰国政府调停马来西亚政府与马来西亚共产党的冲突,最终三方在1989年泰南宋卡府签署《合艾和平协议》。
显然,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上访华,已经表明,昂山素季此行的必谈话题之一,就是缅甸国内的民族和解问题。毕竟,缅甸有130多个的少数民族,虽然人口不占多数,但分布区域则占了全境的2/3;其中最多的跨境民族,恰恰在中国。
一个统一、和平而稳定的缅甸,也是中国所乐见的。中国和缅甸少数民族之间的特殊关系,也让中国可以在此间发挥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比拟的作用。目前来看,昂山素季在致力于各民地武参加新彬龙会议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果敢、若开与德昂等民地武组织尚且未决定参加,而昂山素季恰希望中国劝这些民地武组织参加。
经济
同样绕不过去的重要话题,是中缅经济合作。毕竟,以中国投资巨大的密松水电站为代表,中国在缅甸有着体量巨大的项目和资金沉淀,需要在缅甸政府轮替之后逐一解决。
民盟政府虽没有执政经验,但却十分明白经济发展对缅甸国家发展与满足人民“求变”心理的根本意义。因此,近期他们对外公布了首个经济政策文件,包括了优化投资环境、发展基础设施等12项经济新政策。
这就决定了,密松水坝等事关中国的投资项目停摆事项,必须得到“民盟”政府的高度重视。因而,新成立的“密松项目审核委员会”,既是“民盟”新政府经济政策的自然逻辑结果,更是为昂山素季在访问北京期间与中国领导人就更高水平的中缅经济合作提供了基础。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稳定的中缅关系,都是双赢的选择,对近些年来已步入“常态化”的中缅关系来说尤其如此。
其实,在政治上,中缅在地区与国际重大问题上并无分歧,政治互信有着良好基础。与西方近期批评昂山素季“光环落尽”不同,中国则积极支持民盟政府在寻求国内和平方面的努力,而“民盟”新政府则在涉及中国的南海“仲裁”事务上投桃报李,明确表达了对中国立场的支持。
而在经济上,缅甸国内的发展需求,切实需要政府致力于发展与中国更高水平的贸易与投资关系。这就意味着,经济领域的“双赢”,势必在昂山素季与中国领导人对话中得到强调。以往,中缅两国多着墨于 “胞波情谊”;如今,中缅关系的全面发展虽更具务实性,但同样离不开“胞波情谊”的基础。
而这一切,都需要双方思维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