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华润电力等电力企业上市公司相继披露其2015年年度报告,对公司经营收入、利润等情况进行了公示,从已公布的几家公司年报中不难发现,火电业务去年的大量盈利已经很难持续,政策、经营等多方面存在的压力已开始显现。自然界的春天来了,但火电的“春天”恐难持久。
成本:仍主要受益低煤价
华能、华电等传统大型电力企业,其旗下主要上市公司也均以火电业务为主。根据年报,华能国际2015年营业收入1289.05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8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减少7.94%,净利润上涨13.16%;华电国际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2015年营业收入710.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94亿元。与华能国际类似,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了7.33%,净利润则增长了21.05%。营业收入下降同时,净利润却大幅上涨,究其原因,仍然是去年持续低迷的煤炭价格保障了火电业务的盈利。
截至去年年底,环渤海动力煤平均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下跌153元/吨,跌幅达到29.1%。华能国际年报中称,效率提升加上燃煤价格下跌带来的收益,完全可以覆盖当期上网电价下调的损失,公司2015综合毛利率因此提升3.65个百分点,达到29.0%;华电国际报告中亦指出,燃料价格的下跌是营业成本下降和利益提高的主要原因。
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放缓,火电发电量普遍下降的环境下,华能国际2015年累计完成发电量3205.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8.9%。但根据年报,这一增长主要依赖于公司2014年向母公司收购的电厂以及新投产机组的贡献。若以同口径计算,公司发电量则同比下降了7%;同时,公司2015年平均上网电价同比下降2.57%。量价双降,导致了营业收入的减少。
今年年初,动力煤价格受到需求增长的刺激开始回升。2月份,煤炭行业分析师曾认为,随着年后煤矿复产,煤炭价格上涨势头难以持续至三月,但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自今年1月中旬以来,已连续8周上涨,并已上涨了18元/吨,持续上涨的价格指数也为市场提供了一定信心,逐渐显露回暖势头。
有业内人士指出,煤炭价格形势目前仍难判断,火电企业应通过技术、管理来提高燃料利用效率,控制成本,才能较好地应对量价双降带来的压力。华能国际年报中称,公司燃煤机组2015年全年平均发电煤耗为290.96克/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1.23克/千瓦时,平均供电煤耗为308.56克/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0.86 克/千瓦时,在降低煤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结构:需提高清洁能源比例
华润电力公布的2015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营业额为714.36亿港元,经营利润约200.08亿港元,较2014年增长31.5%,公司净利润约100.25亿港元,较2014年上涨了8.8%。虽然公司净利润仍有一定增长,但根据财务报表,该公司2015年非流动资产损失高达40.33亿港元,相当于全年净利润中损失了近三分之一。
华润电力方面称,2015年国内煤炭市场价格持续下降,鉴于国内煤炭市场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国家明确提出着力加快结构性改革,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公司加速对旗下部分煤炭资产的关停处置,因此对旗下煤炭资产计提了减值损失。此外,华润电力对于部分电力业务的相关资产报废计提减值4.26亿港元。
除华润电力外,亦有不少电力企业拥有煤炭资产。如今,煤炭行业的总体产能过剩,煤炭逐渐成为企业的负担,各公司陆续开始剥离煤炭或其相关业务。大唐发电作为大唐公司主要上市公司,虽尚未披露2015年年报,但从其去年各季度报及相关资产重组消息中可以看出,煤炭开采、煤化工等业务已成为该公司转型升级的负担。
虽然成本上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从长远来看,火电业务一家独大并不利于电力企业经营发展。据了解,华润电力旗下火电装机容量占其装机总容量的86.7%,华能国际、华电国际火电份额也与之相近。以华能国际为例,由于该公司火电业务占比较大,且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近年来西南水电、沿海核电以及多条跨区输电线路的投运,都已对公司的发电量产生很大影响。
日前,中电联发布了今年1-2月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水电、风电、光伏等发电量均快速增长,唯有火电发电量延续着下降趋势,共计20个省份的火电发电量呈现负增长,福建、云南二省降幅高达39.5%和47.1%;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方面,同期相比,水电达到了近11年来最高值,而火电则为11年来最低。
分析人士认为,在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未来,除了对现有机组进行节能环保改造,提高效率减少污染外,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至关重要。以华润电力为例,截至去年年底,其风电、燃气、水电及光伏运营权益装机容量占公司总运营权益装机容量的13.3%,仅较2014年底提升0.8个百分点;相较之下,国电电力清洁能源占比截至今年1月份已接近三分之一。
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公开表示,希望通过未来五年的努力,让华润电力的清洁能源占比超过25%接近30%。根据年报,华润电力计划开支约230亿港元,进行煤电机组的节能改造以及清洁能源项目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