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低碳时代核电却成日本宿命

日期:2016-03-22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国际电力网

2016
03/22
10:0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日本核电 日本地震 福岛核事故

“3·11”是日本的沉痛日子,规模罕见的东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超级海啸与核电站事故,至今已过去整整五个年头。这场史上最重大地震之一的灾难造成近1.9万人遇难或失踪,约16万人失去家园和生计。据日本警察厅统计,迄今为止,全国15894人遇难、2561人下落不明。

“3114吨核辐射超标废弃物”——3月14日,日本媒体公布了对东日本多地的调查,发现仍有逾3000吨“3·11”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核辐射超标垃圾既未被当地政府申报、也没有被登记等待处理。更让人吃惊的是,地方政府对此的解释是:担心上报后需承担保管责任,或者“破坏地区投资吸引力”。

“3·11”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事故,是福岛灾民五年来每一天都需要承受的痛苦:核电站所属的东京电力公司救灾不利,政府袖手不理,大量核辐射污染物仍未得到处理,癌症高发却得不到政府的承认和赔偿。与之相对的,却是安倍近年来多次品尝福岛产食品作秀,日本多个核电站陆续重启——这让灾民认为,他们的痛苦已经被遗忘。

现年41岁的福岛农民樽川和也,并非因为地震而是因核灾而痛失亲人,同样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干净的土地。作为精神损失费,事故发生那年樽川领到了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600元),第二年领到了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300元)。农田的辐射清理工作更是让他无奈:大型拖拉机翻了40厘米深的土,撒上沸石后再继续翻土。

“你们到底知不知道清除污染的‘除’字怎么写啊”、“光靠把沸石翻进土里怎么就算清除污染了?”樽川对农林水产省官员费尽口舌,而官员们对此的应对则是——低着头看文件。

在地震发生5年后的今天,“无家可归”的灾民还在十万以上。单单从这一个数字,就可以知道这次灾害的严重性。准确地说,不能用“无家可归”这个词,它并不能描述事实,而事实是“有家不能归”——因为这些灾民的家在核污染区,而且对于里面的大部分人来说,是永远回不去了。

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福岛核事故为7级——这是核灾害事件中最严重的一级。

大地震发生后,地震和海啸摧毁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应急电源系统,核电站反应堆冷却系统无法发挥作用,3个反应堆内部温度过高导致极为严重的堆芯熔化,3个反应堆发生氢气爆炸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2012年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7级,与上世纪80年代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级相同。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报废工作量巨大,对日方来说,核污水处理、反应堆冷却、核燃料的取出转移等都是没有先例的难题,每一项工作都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而这些工作只能依赖决策和处置能力饱受诟病的东京电力公司。

5年来,报废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进展。2011年年底,核电站所有反应堆处于冷温停止状态;2014年,4号机组内存放在乏燃料池中的燃料棒转移工作宣告完成;去年,核事故以来存储在储水罐中的高浓度核污水的净化处理已经结束。

但是,灾民仍然不能回去——放射性污染的土地高达2000平方公里(一般人被禁止进入),这几乎和东京都的面积相同。实际上,这场地震所造成的“人员失踪”数字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这些地方是无人能够进入的死亡地带。

更严重的是,没有人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事故。日本方面声称,40年完成废炉工作,但是现在连已经融化了的炉芯究竟散落在了什么区域都不知道,整个废炉工作就真的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诚如,现在的事故处理工作中最紧迫的,是如何截断流经该区域的土壤、已经受到污染的地下水。如果地下水受到污染,就会无可阻挡地流入海水。如今,技术人员采取汲取的方法,将那些已被污染了的地下水放在水罐里,但水罐的容量是有限的,而地下水似乎是无尽的。于是,他们就做出一个这样的设想——在事故机组周围用管子向地下注入冷冻液,做成一个局部冻土地带,以消除地下水的流动问题。但是,直到到现在,这个项目也没有完成,同时也没有人知道这个项目完成后能否奏效。

2011年7月19日,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发表声明,称“今后10年内将花费20万亿日元(按照当时的汇率是2.5千亿美元)来处理这次核事故”。日本有关部门正式公开谈到这个数字就只有过这一次,可以推测现在肯定要花费更多的资金,而且即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全部完成废炉工作也需要40年!

这就是福岛核电站的现实。恐怖的事故使得一个更加重要的争论席卷了日本全国,那就是到底该如何看待造成这一切的元凶——核电?

尽管日本公众对核电并不信任,但安倍政府、电力公司以及很多地方政府都在推动核电重启。他们的理由是:核电可以减少碳排放,也可以让日本减少对他国的能源依赖。

对日本而言,核电早已成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据世界核能协会的报告,这个位于东亚的海岛国家超过八成的能源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从1973年石油危机开始,核能就成为了日本能源发展战略的重头。

福岛事故发生前,日本全部50多台核电机组生产的电量占到日本总用电量的30%。事故发生后,由于核电站全部停运,核电发电量也随之降至零。

日本原子能委员会副主席铃木达治郎表示,核电站停运后,为避免电力缺口出现,日本增大了化石燃料的进口和使用。在2012年至2014年核电的“空窗期”里,日本的碳排放也随之增加。显然,这与日本政府制定的减排目标——2012年至2030年碳排放减少26%——背道而驰。因此,除了带动经济增长,完成减排目标也成了日本政府重启核电的重要动力。

3月9日,即福岛核泄露事故5周年纪念日到来前两天,高滨核电站4号机组被日本地方法院叫停,距离其重启运行还不足一个月。虽然这次叫停的原因并非核泄漏,只是技术上出现故障,但无疑再次将核电站置于民众的质疑目光中。

日本核电的全面重启,仍然需要时间。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