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器件研发进展如何
SiC(碳化硅)作为新一代材料备受瞩目,与以往使用的Si(硅)相比,通过SiC可实现低导通电阻、高速开关、可高温作业的功率器件。目前实现SiC器件量产的主要有四家公司:Infineon、ST、IR和Rohm,其中前三家从Cree等厂家购买晶圆,而Rohm则自制晶圆,采取“一条龙生产”。
在元器件方面,SiC(碳化硅)主要是开发硅器件难以胜任的需要耐高温、高压,小型化,低开关损耗的器件,基于SiC(碳化硅)的肖特基二极管早已量产,具有耐高温,开关速度更快和开关损耗更低的特性,已成功应用于电源、太阳能逆变器和电机驱动装置等领域。SiC-MOSFET在今年初已进入量产阶段,主要针对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工业设备等市场。
未来的SiC(碳化硅)器件开发主要还是围绕以上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当问及Rohm公司最近在新材料上的进展时, Rohm公司新材料研发中心负责人中村孝也表示我们预计今后市场将不断扩大,除了积极拓展目前的产品线,还将参与EV、HEV等新兴市场,着手新兴器件的开发,继续作为SiC功率器件的先驱者积极进行技术开发。
智能电表:国网招标引发价格战,毛利偏低
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发展智能电网已成为社会共识。电子式电能表替代感应式电能表已是大势所趋。
这个趋势也正随着国网招标工程而向前推进,但现阶段国网招标存在竞争厂家众多、打价格战,毛利率等现象,国内外电表厂商在技术层次和市场投入上也参差不齐,ADI公司仪表及隔离产品高级商务经理芮胜骏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目前智能电表在应用上已取得众多突破,但在技术和市场上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在中国智能电表市场,国网招标对于电表制造商有着严格的审核标准,而智能电表招标数量有限,参与竞标的企业数量却众多,为获得市场份额,厂商在竞标中不得不打价格战,这让中小型电表厂商非常有压力,不少厂商迫于压力而遭淘汰,甚至倒闭,加速了电表行业的资源整合;即使是中标企业,产品价格处于低位,企业的利润空间很小,毛利率偏低,导致企业对该领域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也将减少,对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