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线电缆 » 电缆线缆新闻 » 正文

王凌云:采撷精彩记录爱

日期:2016-03-16    来源:中电新闻网  作者:毕乃文

国际电力网

2016
03/16
08:4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电缆巡线工 淄博供电 池上供电所

——记山东淄博供电公司品牌专责王凌云

美丽心语:从事了12年的新闻宣传工作,王凌云甘心做一个记录者、传递者,用心采撷电网发展的每一个绚丽瞬间,向他人讲述电力人的精彩故事。

采访王凌云,是在带电加装电杆现场。春寒料峭,西北风吹得人浑身打颤,在空旷的施工现场,没站半个小时,手就冻得伸不出来。

带电安装电杆,其难度属于三类项目,为拍到带电人员杆上操作,王凌云和同事一起登上带电作业车。本以为她拍几张照片就下来了,没想到她在高空中顶着寒风整整站了两个小时,等她下来时,腿已经冻僵,拿相机的手指已经冻得发木。

“当初你为什么要做宣传工作?”“我生日是11月8日啊,想想是什么节日?”一句俏皮的反问,让记者有点摸不着头脑。“是记者节啊,可能是命中注定,我就是要做这行的!”王凌云的回答幽默,笑声格外爽朗,和工作中严谨的她反差很大。

在山东淄博供电公司,王凌云是唯一一位有着十余年工作经历的一线宣传人员。凭着对电力事业热爱,她用不让须眉的执着和女性的独特视角,细心观察、记录电力新闻事件,传递来自电网的好声音和好故事。

“选择了热爱,就要倾注所有”

2004年夏天,常在当地媒体发表散文的王凌云,被单位安排负责新闻宣传。一夜间,已经干了10年继电保护工作的“女汉子”就要变身“女记者”。

写散文和写新闻完全两码事,一切要从零开始。短短的一则消息,她要逐字推敲;从没用过的照相机,她要“白加黑”的自学。因为爱人从事工程设计,常常去外地出差,她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女儿一起加班,每天深夜背着熟睡的女儿回家的那段时光,她一直难以忘怀。

学着、拼着,她一路成长,也取得了一项项骄人业绩。2014年春节,她与同事策划制作的《电缆沟巡视记》短片,大年初一在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的头条新闻播出。

想反映电缆巡线工的辛苦,不身临其境无法取得真经。在正式拍摄的前两天,她跟着电缆巡线工钻进了高度不足一米半的地下电缆沟。在接近5公里的巡视长度里,她经历了爬行、半蹲和行走。在环境特别恶劣的地方,巡视人员必须身背氧气瓶,但她因身上背着相机不方便,就选择“只身下井”,没走出一公里,她就有了呼吸困难的感觉。

因为担心出意外,同行的同事强行将她带到地面休息。在隧道里和巡线人员待了两天,王凌云心里对取景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时已经45岁的她,也因过度劳累引发腰痛病。可在拍摄当天,她还是全程配合电视台记者现场录制,生怕错过一个精彩镜头。

大年初一,腰椎严重压迫神经的王凌云,躺在沙发上看到央视的报道,还收到了电缆班同事发来的慰问短信。“这是我收到最好的春节礼物。”王凌云说,我既然选择了宣传工作,就要为它倾注所有。

“挖掘”“走心”地采撷,是王凌云新闻写作的特色也是原则。经过十余年磨炼,她现在是新华社的签约摄影师,其新闻作品在《中国电力报》等各级媒体刊发2600余篇,多次被山东省电力公司评为优秀通讯员。

“用心去听,最朴实的即是传奇”

细腻是女性珍贵的特质。王凌云就是在对电力工作细腻的观察和探索中,钟爱上了电力一线的故事。

2014年5月,她从公司博山客户服务分中心通讯员那里获得了一个消息:池上供电所有一个80后员工叫任东亮,是营销业务和计算机应用的“大拿”,却不幸被诊断出罹患胃癌。可任东亮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在治疗期间依旧积极服务客户,并在家人和同事的支持下战胜了病魔。

寥寥几百字的短消息,没有从王凌云眼前一闪而过。一个周末,她来到群山环绕的池上供电所。与任东亮见面非常顺利,可之后的采访让她一筹莫展。任东亮是一个惜字如金的年轻人,性格就像这大山一样坚定而安静。

“走,咱们去你服务的村里转转吧。”王凌云“改变战术”,让任东亮带着自己走进大山里的村庄,一路上时不时问几句日常工作的事,其他时间都在观察任东亮工作状态,以及和乡亲们的对话。她就这样“轻而易举”收集到了人物身上最真实和动人的点滴。

走过村外的山坳时,一种植物引起王凌云的注意。任东亮告诉她:“这叫牡荆树,你可别指望拔起它来,它的根特别深。”这句解释让王凌云灵光一闪,采访结束的当天晚上,王凌云熬夜写出了报告文学《深山里的牡荆树》,用顽强的牡荆树承载动人的故事,从任东亮这个平凡和坚韧的农电工身上,写出电力工人深沉的奉献情怀。文章一经发表,一举夺得了当年的山东新闻奖二等奖,同时还被列入全省“中国梦”主题征文优秀作品公示推荐。

“亲历新闻,传递的就是真情”

新闻宣传人员是新闻事件的客观记录者,也是正确价值观念的传播和引导者。

淄博供电公司是山东电力“善小”活动的发源地,作为第一批“善小”志愿者,王凌云用女性的善良和情怀,为她的宣传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

2010年6月,她组织淄博电视台记者对电网建设进行采访,期间听说了一个叫“志远”的女孩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消息。

同样身为母亲的她,从那一刻起就有了想见见这个孩子的冲动。

初见志远时,孩子的情况让她难受。因为心脏问题,孩子不能跑、不能跳,多走几步就喘不过气,生命随时可能消失。

急着想做点什么的王凌云向孩子母亲仔细询问了情况,了解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给孩子治病,而且只需两万元的手术费就可能救活一个生命。眼见小志远危在旦夕,她用最快的速度写了救助小志远的报道,淄博供电公司团委专门组织了爱心募捐活动,28750元善款很快送到了小志远的病房,小志远得救了。

2010年6月25日,是小志远手术成功的日子。王凌云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下了一篇没有署名的新闻报道,题目是《小志远的笑容回来了》,里面有一张她和孩子的合影,这是她所有新闻报道中的唯一一次“入镜”。

从帮助重度肌无力患者项琳璐的 “生命专线”,到救助小志远的雪中送炭,到聋人学校的爱心妈妈,王凌云在工作的同时传递了太多的 “善小”故事和不竭的正能量。

融入情感是王凌云新闻报道里最打动人的东西。“一个新闻工作者,就要忠于和热爱你的职业,传递最真实动人的故事,为我所爱,终生无悔。”王凌云说。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