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湖北省光伏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下发。而它,仅仅是近期能源系统对解决贫困人口问题的又一次发力。
两个月前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规格史上最高。会议决定用5年时间让剩余7017万人脱贫,规模亦无国际先例。
任务艰巨,总攻伊始。履责时刻,能源系统不甘人后。
推进城乡电力普遍服务均等化
2015年底,国家能源局宣布全国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任务圆满完成。这不仅是能源扶贫的一项重大战果,也是我国能源普遍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刚进入2016年,国家能源局便发布了《关于加快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吹响了能源扶贫集结号。
《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村地区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贫困地区电力普遍服务水平要基本达到目前本省(区、市)平均水平。
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是推进城乡电力普遍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手段。国家能源局将会尽快完善和发布 《关于实施第二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及《贫困地区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规划》,并争取中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具体而言,国家能源局要求在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农村地区,加快孤网县城的联网进程,延伸电网到乡、到村。西藏及青海藏区县城全部联网或建成可再生能源局域电网,农牧区电网基本全覆盖,建成到乡、到村的完整区域农村电网。
西部其他地区及中部的贫困县也不少,甚至有滇桂黔、大别山等众多集中连片特困区,这些地方将按照更高的建设标准,新建和改造线路、配电台区,并加快实施农村动力电全覆盖工程。
“没有动力电,一般的工业生产都无法进行。贫困地区有了动力电,才会具备工业生产的前提条件。”云南临沧供电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陕西汉中供电公司有关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在陕南百万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中,他们为异地安置区提供了高标准的电力服务,满足《意见》中特别提出的“强化异地搬迁区域电力建设”的要求,实现了搬迁到哪里,动力电跟进到哪里。
光伏扶贫覆盖200万户贫困区优先安排能源项目
光伏借屋而落,贫者借电而立。自2014年试点实施以来,光伏扶贫这一模式广受 赞誉。精准,可谓是其主要优势之一。
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与陕西扶风县政府签订的100千瓦光伏扶贫项目近日破土动工,建成后每年可直接为贫困户创造收益约15万元。据了解,汉能目前已签约了20个光伏扶贫项目,遍布多省,总装机容量约2万千瓦。 能源扶贫的着力点,应放到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上,特别是丧失劳动能力和脱贫能力的贫困人口,这样才能提高扶贫精准度。由此,在现有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扩大光伏扶贫的规模成为必然。
国家能源局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在15个省 (区)451个贫困县的3.57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范围内,大力开展光伏扶贫工程。到2020年,要实现2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标。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将优先在贫困地区安排能源开发建设项目。
“能源项目往往投资巨大,具有很强的经济带动能力。贫困地区多上马几个能源项目,对解决贫困人口就业、提振经济有立竿见影之效。”国网能源研究院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咨询时称。
未来5年,国家能源局将在规划、资金、项目上,向贫困地区倾斜。尤其是农网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倾斜;煤炭、煤电、油气、水电等资源开发利用类重大项目,跨区域重大能源输送通道项目,以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在贫困地区规划布局建设。
创新能源扶贫机制保障贫困人口受益更多
能源扶贫是件好事,却也会碰到“好事多磨”的情况。譬如电网企业投入上百万元,只为解决几户人家的用电问题,靠收电费几百年都无法回本。这种“傻事”,却是电力普遍服务的体现之一。
“倘若不顾实际情况,一味地让企业履行普遍服务,也是不可持续的。”国网能源研究院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因此需要创新机制,使普遍服务能够更长久地继续下去。”局面或改善在即。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电力普遍服务财政补偿机制,出台优惠财政政策,解决人口较少、电量较小的偏远地区农村电网运行维护费用不足等问题,支持电网企业做好电力普遍服务工作。
能源扶贫机制上的创新,还不仅体现于此。国家能源局还将研究建立针对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利益分配的特殊政策,让当地和群众从能源开发中获得更多利益。
“探索资产收益扶持,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光伏、水电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意见》中提到。
水电建设影响面广,往往一个项目就涉及移民上万人,因而探索水电利益共享机制更显必要。
《意见》指出,可提高贫困地区水电工程留存电量比例,将从发电中提取的资金优先用于水库移民和库区后续发展。贫困地区水电开发占用集体土地的,可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让贫困人口分享更多的水电开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