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重要电力数据汇总
2015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随着全年全社会用电量数据的出炉,“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数据得以完善。从整体数字来看,“十二五”期间整体用电量增速趋势为前高后低,2011-2015五年的用电增速分别为11.7%、5.6%、7.6、3.8%和0.5%,年均增速为5.7%,相比“十一五”期间年均11%的增速有较明显的放缓趋势。其中“十二五”期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增幅分别为4.5%、27.3%、59.8%和42.8%。
“十二五”期间,整体新增发电装机5.4亿千瓦,其中,水电增加1.0亿千瓦,火电2.8亿千瓦。“十二五”期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413.8小时,为“十一五”年平均数据4811.4小时的九成。其中火电设备的“十二五”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861.2小时,对比“十一五”期间年平均数据5146.2小时下降了5.86%。
绿色和平对电力数据的解读
1. 从产业角度来看,2015年占全社会用电量72.15%的第二产业用电量一别于“十二五”前四年的增长态势,2011-2014年均增幅为6.9%,全年持续呈下行趋势,并且出现了本世纪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与之相对的,第三产业仍保持7.5%的高增速,其产业用电量比2010年上升了近60%,占到了全社会用电量的12.90%。作为“十二五”的收官年,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的决心和进程在用电数据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佐证。
2.从能源结构来看,“十二五”期间的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15年底中国的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分别达到1.2亿千瓦和4300万千瓦,远超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1亿千瓦和2100万千瓦的目标。风电和光伏装机占总电力装机的比例从2010年3.3%上升到今天的10.8%,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大幅攀升也表明中国能源结构由正在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3.火电过剩问题值得警惕。2015年火电设备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329小时,即2014年的4706小时后,再一次刷新了1978年以来的设备年平均利用小时数最低纪录。然而从能源局公布的火电设备最新数据来看,2015年却是“十二五”期间投资额度最大(1396亿元),新增装机量最多(6400万千瓦),而6000千瓦以上火电厂发电设备平均运行小时数最低的一年(4329小时)。这三项指标之间的矛盾,不但使得火电设备的平均运行小时数被不断拉低,也进一步加剧了可再生能源的“弃风”、“弃光”率不断上升。火电,尤其是煤电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如果在“十三五”期间继续惯性投资、逆势上马,不但挤压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空间,不利于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更会对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15%的目标整体达成产生致命的影响。
(作者刘茜,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